我们的“十四五”丨从一条“机器鱼”看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丹文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不含港澳台)209.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预期目标。
发明专利有效量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大上”的专利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创新故事。今天,我们从一条“机器鱼”的故事说起。
2015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熊明磊给自己的求学生涯按下“暂停键”,开启了创业之路。他的目标是专注于水下蓝海,做一条理想的“机器鱼”。
“机器鱼”是一种水下仿生智能设备,可用于潜水运动、水下摄影等消费场景,亦可用于水下救援、污染防治等行业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情怀促使熊明磊决心在此深耕,于是,博雅工道ROBOSEA品牌应运而生。
创业的基础是核心技术。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对于水下机器人仿生技术研究了十余年,所拥有的“重构双尾鳍机器鱼”“仿生侧线感知”等多项领先技术使公司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在水下机器人领域,国内相关行业发展迟缓,供应链不完善,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熊明磊便带领公司自建生产基地,着力提高重要零部件的自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
“谁愿意拎着长长的缆线和沉重的水下设备去海边玩啊,太麻烦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时刻提醒着熊明磊,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升级技术,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为此,他没少下功夫。公司研发投入高达整体投入的70%,而对这一趋势,熊明磊表示“不会轻易改变,并且未来还会持续加大”。
专注技术研发收获累累硕果。目前,博雅工道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89项,待授权专利96项,产品覆盖了军工、海洋海事、教育科研等领域。今年8月,因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的水下作业受到极大干扰。公司临危受命,即刻组织技术人员携水下机器人及相关设备,协助圆满完成水下预设目标探查和精准定位作业任务。
对于即将到来的“十四五”,熊明磊信心满满。“深海装备是发达国家明确限制出口的高端技术产品,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卡脖子’事件发生。未来,我们的研发团队将紧密跟踪水下无人作战系统装备、水下搜救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新动态,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积极实施专利布局,打造国际领先的水下智能装备品牌。”
“机器鱼”的故事是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会有更多创新故事和成果涌现。
10月26日,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在武汉光谷开工,预计总投资24亿元,建设基因测序仪智能化生产基地、基因测序仪配套试剂及芯片生产基地、高端智能化设备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项目。
对于“十四五”,华大智造首席执行官牟峰说,他们将“坚持在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上持续战略投入,将今天的投入转化为明天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不断的技术转化,提供行业领先的生命数字化技术平台。”
《规划建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
展望“十四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市场将会焕发出更大活力。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