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为何美国大选民调预测不准?
作者:参考消息法国《回声报》网站11月6日发表题为《为何民调对“民粹主义”投票结果的预测这么不准?》一文。全文摘编如下:
继2016年出乎意料的结果之后,民调机构就面临着美国大选预测的严峻考验。尽管结果表明全国层面的预测是可靠的,但对一些关键州犯的错误大概会影响这些机构恢复信誉。
比如在威斯康星州,“真正透明政治”网站民调的平均结果显示乔·拜登领先6.7个百分点。10月30日,《纽约时报》发表的民调甚至显示两位候选人之间的差距多达11个百分点。结果大选时民主党候选人的领先差距如此微弱,以致唐纳德·特朗普团队申请重新计票。
在佛罗里达州,民调预测票数会咬得很紧,且乔·拜登以微弱优势领先,结果却是特朗普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该州。
总的来说,民调似乎低估了“特朗普主义者”的投票。正如民调低估了英国脱欧“支持派”和让-马里·勒庞在2002年法国大选第二轮的崛起之势。由此我们认为,民调机构无法正确估测所谓的“民粹主义”投票,哪怕多迈一步都会觉得有失谨慎。
的确,有时会犯方法上的错误。为作出预测,调查者要采访一群他们认为可以反映总体民意的个体,通过设定年龄、性别或职业这些标准。就美国而言,在一个州通过抽样来代表全州的特性比在全国层面要难得多。有民调机构承认:“准确度通常比较低。”特别是某些“摇摆州”的州际人口迁移规模庞大,会让调查工作变得复杂。
如果抽样不够有代表性,民调机构也有相应的责任。美国2016年大选似乎就是这样,当时在更可能给希拉里·克林顿投票的高学历白人群体中抽样过高,而忽视了大多支持特朗普的低学历白人。
调查者会不可避免地错过某些要素,比如“不好意思的投票者”,这些选民不愿意承认给哪位候选人投票。沃克斯调查公司总裁热罗姆·圣马里解释说:“问题不在于给谁投票确实带有民粹主义性质,而是如果投了就会被这么认为。这会影响受访者的表态。”
另一个困难在于选民的抉择摇摆不定,也就暂时难以预测。在英国脱欧公投中十分犹豫不决的英国选民就属于这种情况。
一方阵营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度和积极性也难以估测。比如2002年法国大选三天前发生的保罗·瓦斯案。这位退休老人在自己家里被痛殴,他的证词被法国媒体大量转载,引发群情激愤并可能促进了候选人勒庞的崛起。
然而,这一切只能解释民调机构在上述不同调查中“失败”的部分原因。媒体对民调的处理再次受到指责。
益普索集团副总经理布里斯·坦蒂里耶叹道:“媒体会仓促间作出很多解读。比如我们从来没预测过美国大选会出现一波压倒性的蓝色浪潮。我们最看好的是乔·拜登险胜。”
来源:参考消息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