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0-11-24 08:11

最强科技袭来!中国发出最强音

作者:叶檀财经









11月,中国早已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复苏,回归常态;11月,美国们仍然在疫情中苦苦挣扎,二次、三次爆发,复苏经济,有心无力。




防控得好,复苏得快,这是一个体系,两种能力,科学信仰是根,是本,数字经济是源,是头。

IMF最新公布的数据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而中国将是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幅度有望达到1.9%!

中国经济独步江湖,和数字经济大放异彩,关系密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由2011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3%提升到36.2%。

2020年11月3日,中国综合开发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数字化之路》更预测到:



2020年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将有可能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总规模有望突破80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日德英三国GDP之和,占GDP的比重达到55%。



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的体量更是有望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数字经济之巨大影响,疫情之下,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切体会。

日常生活用美团,叮咚,工作交流用微信,用腾讯会议,学习考试用各大在线教育平台,科技企业连夜加班,搭服务器,拓宽带宽,软硬兼施给让整个中国面对疫情,仍然顺畅,面对疫情,依然无惧。

生活离不开数字经济,发展更离不开数字化转型。








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按照最高领导人对2035年的远景展望,中国未来仍然有潜力保持5%左右的中高增速。

供给侧改革以来,大趋势上,中国已经抛弃过往快马加鞭式的“量”增长,而是在朝着精耕细作式的质增长上快步前进。

质增长,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品质。

以往到政府机构办一件事,都要跑很多趟,如今一次办完,一分钟出结果比比皆是,效率提高怎么来的?

数字化打通各封闭环节,让堰塞湖成为U型管,让各个环节彼此疏通,这是数字化转型带来巨大效率红利。

据腾讯研究院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政务指数增速高达63%,政府用运量同比增长高达163%。

疫情期间,绿码在手,随处可走,疫情之下,能够这种便利,中国独树一帜,这是政府和科技企业们共同打造的结果。

从企业角度来说,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传统企业有可能浴火凤凰,涅槃重生。








鞋王百丽曾经各种被传闻,3年之间,彻底数字化转型之后,鞋王百丽不仅鞋王本色仍在,双十一全面夺冠,而且通过拆分博滔运动,重新成为人生赢家。

类似百丽的案例,正在席卷整个中国。

整个中国数字化浪潮迭起,线上线下大一统大融合,中国经济的血液里正催化出让人兴奋的化学反应。

举个例子,中国经济最大的大目标有六个,俗称六稳,六稳之中排第一的是稳就业。

对于稳就业,数字经济的贡献远超想象。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显示:



数字经济将成为新型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平台型就业”、“生态圈就业”不断发展,“斜杠青年”新势力不断壮大。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3.79亿。



中国劳动力人口大约在8亿,3.79亿人因为数字经济就业,意味着数字就业已经占到半壁江山。

数字化转型提高全社会运转效率,让传统企业开新花,让新兴企业更成长,这是中国未来能够在全球竞逐中,保持顶级竞争力的最核心保障。

2020年,我们为什么提出内循环?提出新基建?

这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是政府看到中国数字化浪潮,因势利导的结果。






看得到的卡脖子 看不到的真短板!




数字化科技浪潮,中国确实占得先机,可光鲜亮丽背后,问题其实也在暴露。

目前的数字化转型,中国更多是在应用上取得优势,在技术层面,尤其原创技术领域,优势并不明显。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有过一个公开讲话,他说:



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



有不少人,把论文数量超过美国,堪称是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对这一点我很担心。

目前中国的科研看起来很繁荣、很热闹,但是你如果静下心来,把中国的科研放到世界竞争的大格局里,站在科技发展的大视野上回望,就会发现:不管是基础研究的理论、还是在重大技术的突破,你能看得见的中国人有谁?似乎很难看见谁。原创性的理论极少有咱们的东西,技术领域更是这样。








原创缺乏,基础科学薄弱,这是科技战发生之后,卡脖子的根本原因所在。

十四五规划中,提的最多的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里,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基础科学研究。

国家为什么要这么提?

同样因为中国科技领域中,最薄弱的是基础研究。

改变这一点,需要靠政府,更需要靠市场,靠企业。

在大学,很多当打之年的科研中坚,因为薪酬和生计,被迫离开科研,进入商业,这种现象非常遗憾。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就曾表示:



我遇见好多年轻人,他们确实是比较辛苦的,特别是成家之后。现在大家都有很大的生活压力,我当年也有很大的生活压力。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尤其是对博士毕业之后,35岁左右到45岁之间的年轻人,一方面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但这段时间又是他最有创造力的时候,应当给他们一种稳定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去潜心研究。



政府设立国家科学奖,地位崇高,作用主要在奖励贡献最大的功勋,这是时间和贡献的双重认可。

对于科研中坚们,年轻一代们来说,国家科学奖太过厚重,资历尚且不足以承载,鼓励他们需要相应的方式。

2018年,出于鼓励青年科学家,深耕中国最欠缺的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的目的腾讯董事长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成立——“科学探索奖”。

马化腾曾说:



产业的升级换代,尤其是互联网的升级换代很多来自于基础科学的突破,所以要推动整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基础科学的投入非常重要。



很多奖是终身成就奖,是锦上添花的,但是没有人做雪中送炭的机制。科学家本人的薪酬和能力匹配不了,商业公司通过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把这些人抽过去了,形成了人才真空。因此,腾讯在成立20周年之际,联合知名科学家推出了“科学探索奖“。

据悉,“科学探索奖”每年遴选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在未来5年内,获得每年60万元、累计300万元的现金资助,并可对奖金做自由支配。

50人300万,合计1.5亿,单次奖励规模比诺贝尔奖还要高出两倍,力度之大,可谓空前。








2020年9月11日,最高领导人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表示:



“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腾讯的科学探索奖,也体现社会投入科技的一种持续稳定机制,是对现有国家投入的有利补充。

腾讯舍得重奖科技人才,一方面是急国家科技之所急,忧中国研究之所忧,另一方面是腾讯科技基因的深层次体现。




实际上,在基础科学领域,在前沿科技方面,腾讯早已动作频频。

2018年腾讯整合科技金字塔尖上最稀缺的几位T5科学家,组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为基础的两大实验室矩阵,涵盖人工智能实验室、量子实验室等7大实验室,涉及9大领域。

腾讯T5科学家们和旗下实验室,素来非常低调,但技术成果却非常强大。

2020年新能源车很火,相关企业股价一涨再涨,一番再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的王者——特斯拉展现出傲视一切的驾驶。

然而,在腾讯技术面前,特斯拉甘拜下风。

2016年腾讯科恩实验室曾实现全球首次“远程无物理接触方式”入侵特斯拉汽车。他们无需走进汽车,就可以将特斯拉解锁、打开天窗、启动雨刷、远程刹车,创造力过剩的他们甚至让特斯拉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车灯秀。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成就是电子中控体统,如果中控台被击破,车就没了。

腾讯的科学技艺,当时就惊动了马斯克,2016年12月马斯克亲自致信科恩实验室,表达敬意。

2016年,腾讯还曾推出过AI医学解决方案“腾讯觅影”。它融合了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可以辅助医生筛查和诊断食管癌、肺癌等重大疾病。

这是“会救命的AI”,这是腾讯前沿技术的又一个经典。






科学不好懂 但后浪们一定要懂!




科技强,则国家强,后浪崛起的时代,后浪们对科学,对技术的态度,决定了中国未来能到什么高度。

90后、00后的世界和过往大不相同,枯燥乏味吊不起他们的兴趣,科学需要变得更加带感。

如果谁能把潮和科技调和在一起,用脱口秀的方式解读科学,那谁对中国未来科技事业,对中国未来的科学无疑大功一件。

2020年11月15日,腾讯科学周上的压轴活动—腾讯X-Talk出场。

在X-Talk现场,走近科学主持人张腾岳和清华大学双聘教授沈向洋、中科院研究员付巧妹、中科院研究员王皓毅、中科院研究员山世光、腾讯科学家于旸、腾讯科学家张正友、复旦大学教授徐英瑾、科学脱口秀演员张宇识、科幻作家陈楸帆、科幻作家郝景芳等科学界内外大咖,开启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好奇心之旅”。








五场演讲、两场对谈,11位科学顶流围绕“人工智能”与“基因编辑”两项前沿技术,展开了对未来生活的欢快畅想。

南方人和北方人原来真的不是一群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在X-Talk现场,为大家揭晓了一个惊人事实:



通过现代生活人的遗传,发现南方人和北方人并不一样,他们的分化竟然是在……(X-Talk里会有详细答案)



2018年3月上映的《头号玩家》想必大家都看过,虚拟现实美轮美奂,如临其境,腾讯科学家张正友,在X-talk大会上告诉我们:

原来在头号玩家上映前一年(2017年),腾讯AI Lab 便开始探索这个领域的技术。

B站上有一个24小时歌姬“艾灵”,便是腾讯AI Lab的技术产物。

去听听看,声音非常逼真。

现实被迁移进虚拟,让人们可以在游戏《动物森友会》里看烟花,到《我的世界》里办毕业典礼,在《堡垒之夜》里开演唱会……

虚拟现实化,对人类的意义同样重大。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家中,体会千年历史的璀璨文化,足不出户体验最真实的敦煌、莫高窟和故宫。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最生动的方式,体验“真实”的几何,接触几万光年外的宇宙……








从现实到虚拟,再把虚拟现实化,腾讯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来回穿梭的最大目的是:



在虚拟中解决现实的问题,让虚拟和现实一起更好的解决我们的现实。



腾讯开发的iGrow温室仿真器能够快速做大量种植模拟,15秒就能模拟82个生长周期,AI先替农民踩坑,“种黄瓜”,“种番茄”,坑踩完了,农民们可以减少靠天吃饭,更科学获得亩产净利润的丰收果实。




在医疗医药,腾讯开发的智能显微镜配备了AI算法,是国内首个获准进入临床应用的同类产品,能够有效提升病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病理分析结果。




新药研发是人类头疼的大事情,寻找预测靶点,寻找合适的分子,好像大海捞针,腾讯开发的新药发现平台,可以让大海变成大江大河,更快更精准的找到新药需要的结构。




社会学家们总说,社会学是人类最难做实验的学问,因为没办法拿社会做实验。在X-Talk上,腾讯科学家张正友告诉大家,别着急,虚拟现实没准可以!




电脑门、硬盘门、U盘门……公开的私下的,明星的路人的,各种泄密事件层出不穷。




刚刚完事的美国大选,拜登临门一脚险些因为儿子修电脑遭遇滑铁卢,葬送总统梦。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里都是魔鬼,另一位腾讯科学家、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掌门人于旸在X-Talk也提到,网络世界里,安全性越来越重要,一个小点,一个细节造成的破坏力可能远超想象,在坏人利用之前,破坏之前,发现漏洞,修补漏洞,这一点太重要了。




听完X-Talk,曾经云里雾里的玄幻技术,曾经让人晕头转向的神马名词,都瞬间清晰了,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说:



很希望X-Talk能让每颗好奇心、每一个追问获得解答和回响。一个科技向善、向美、向未来的社会,是由每一个怀着好奇心、关注科学的平凡人组成,而我们的共同想象,就是未来的方向。



科学技术,尤其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前总在天上飘着,离地太远,如今X-Talk让我们看到,科学原来能够落在人间,落在年轻人心里。




说好科学的故事,讲好技术的传说,看似是做科普,其实这是社会良知,社会良善能够推而广之,普而及之的根本所在。




商业社会,金钱的味道越来越浓,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想主义,需要更多的科学信仰,来充分调剂物质文化,让整个社会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温情。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科技向善,让生活更有温度!

想了解更多叶檀老师观点,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查看完整视频。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强科技袭来!中国发出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