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0-12-9 16:25

全会市州反响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为绵阳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助力

作者:封面新闻
李芝军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12月3日至4日,四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公报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次全会给绵阳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助力。”这让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青川激动不已,“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为绵阳奋力推进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当天的四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公报》中,提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建强科技创新主体,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近年来,四川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根据国家科技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年》,四川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从“十二五”末的第16位提升至第11位。但四川研发投入强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补齐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需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一城多园”模式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这是发挥优势、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的重大举措。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生态,将极大提升四川科教资源集聚转化能力,推动实现从科教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变。

刘青川说,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就提出,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同时,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科学城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绵阳成为“创新金三角”的一角,是因为绵阳科技资源特别是战略科技资源富集,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较强实力。“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营造科技创新环境,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刘青川说,绵阳将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生态营造、创新活力激发和创新产业壮大,确保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创新活跃程度持续增强,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力争2020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持续保持西部城市领先,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0家、总数超过41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900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到13.6亿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会市州反响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为绵阳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