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0-12-16 23:17

常熟美食,万物不离其“蒸”?

作者: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新鲜出炉的蒸菜

如果要挑出一种能代表常熟美食的菜肴,要求其不仅能包罗万象,将江湖之鲜抑或山珍野味等本地物产悉数囊括其中;还要上得宴席、接得地气,那常熟蒸菜一定是当之无愧的不二选择。

起源——传统的味道




家人邻居一同观摩传统蒸菜的制作

常熟蒸菜起源于东乡的蒸菜老八样,通常认定有蒸爆鱼、蒸走油肉、蒸蹄髈、蒸鸭、蒸草鸡、蒸油泡、蒸蛋饺、扣三丝。依常熟旧俗,遇到红白喜事时会请当地厨师掌勺操办酒席,以老八样蒸菜招待亲朋。厨师通常在户外搭出作场,支上土灶,配好蒸菜,再放入竹制蒸笼内上灶蒸制。



蒸梅菜扣肉

办喜宴前一天,本家召集左邻右舍、亲眷好友聚在一起,杀猪、杀鱼、宰鸡、择菜,置办"正日"酒席 所需食材,此称之为"落作"。猪下水、猪 脚、猪头、猪尾、鱼头、鸡杂之类都不能上 "正酒"席面,因此被厨师们做成蒸肠脏、 蒸猪脚、粉蒸鱼头等蒸菜来招待前来帮忙的人们。老八样和这些土蒸菜的所需食材及初加工技法,现在看来平淡无奇,但却奠定了常熟蒸菜的基础。

选料——万物皆可蒸

蒸菜的特点首在选料。常熟物产丰饶,使常熟蒸菜的取材用料极为广泛,无所不可蒸。



清蒸最为普遍,务求原生的鲜味,包括清蒸刀鱼、鲥鱼、鲈鱼、带鱼、黄鳝、白鱼等;汤蒸最不挑食材,几乎无所不包,近年极为风行的一品锅即属此一类;粉蒸一般以禽类、畜类、鱼类为原料,拍粉或上浆后蒸制,如粉蒸排骨、粉蒸鱼等;扣蒸的技法在一"扣"字,原料先排入碗内再反扣入蒸碗内,加高汤蒸成,如梅菜扣肉、笋干扣肉、扣三丝等;干蒸应用范围不广,有蒸童子鸡、大闸蟹等;包蒸多采用荷叶、芦苇叶、菜叶、锡纸、网油等来包裹原料进行蒸制,以保证不失菜肴原味兼取包裹物清香,有荷叶童子鸡、锡纸排骨等。



令人垂涎欲滴的粉蒸肉

刀工——巧手定乾坤




常熟人极善于把平常食材做得精致,蒸菜便是如此:选料优、刀工精、汤头鲜,色香味俱全。摄影 / 吴学文

蒸菜对精妙刀工的运用近于苛刻,对于块、丝、片等的刀工处理力求大小、厚薄、 粗细均匀,使蒸菜的碗面铺排整齐划一,美观精巧。一道扣三丝,"三"只是个约数,通常有火腿丝、肉丝、肉皮丝、鸡胸丝、冬笋丝、香菇丝等,需将原料切成丝后码放整齐,若处理不好,形色具损,失其美感与食兴。

汤头——点睛之妙笔




蒸菜的灵魂——高汤

汤头对于蒸菜来说更是至关重要。俗语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一勺好高汤可以说是蒸菜的灵魂所在了。一碗好汤,一在鲜,二在清。每一家蒸菜馆都有熬制高汤的独门秘技,主要选料大多为猪大骨、整鸡、鳝骨之类,对美食大有讲究的大厨们还会在汤中投入大量火腿增鲜。食材入锅后,需要经过六小时以上的慢火熬制,各种材料之味方得融合,谓之"出鲜"。好的高汤需进一步调制,常熟人称此为"吊汤"。一个"吊"字极妙,用鸡胸肉制成鸡茸投入汤锅,小火煨之,用来吸附汤中的杂质,等到捞出饱吸杂质的鸡茸后,高汤就蜕变成了味浓而色不浑的清汤,成为常熟蒸菜的点睛之笔。




美食与生活一样,既需要轰轰烈烈的激情,也需要宁静纯真的沉淀。常熟人将他们细水长流的生活哲学,悄悄诉诸于每一份简单纯粹的蒸菜之中,薪火相传,代代相承……

- END -
文丨王鸣江
编辑 | 胡莙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常熟》有增减、改动



图书《地道风物·常熟》

本文未署名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熟美食,万物不离其“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