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主义能幸存下来吗?学者给出这样的解读
作者:参考消息多边主义将会幸存下来吗?西班牙环球网站12月1日发表国际政治独立分析师马里亚诺·阿吉雷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文摘编如下:
当下,关于多边体系陷入危机甚至即将瓦解的消息越来越多。学术界和智库机构担心,以美国和欧洲为首的多边主义正随着自由民主陷入严重危机而丧失合法性。
特朗普、博索纳罗等一些领导人奉行极端右翼民族主义,与共识、规则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背道而驰。与此同时,莫斯科主张采取不同的体制,中国则将自己塑造为多边主义的拥护者。新兴国家正在为争取更大的影响力而努力。拜登在美国大选中获胜可能是部分扭转危机的一个机会。
多边秩序是二战战胜国的秩序吗?
尽管在二战中获胜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英国,推动了多边秩序,但多边秩序的建立还受到道德和国际法观点,以及许多法学家、外交官和科学家的影响。目标是建立一种秩序,以规范国家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另一场世界大战。
于是,作为二战胜利者之间的协议,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它的设计包括权力(体现在安理会)以及所有成员之间的平等思想(体现在联合国大会)。
华盛顿反对多边主义?
并不总是这样。美国对多边体系的立场是矛盾的。该国从二战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领导者,并采取了在多边主义问题上的特有立场。美国的这种立场源于其与世界关系的两种倾向: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
一方面,这种立场有助于建立多边秩序。但另一方面,它保护了在多边秩序对美国霸权不利时依然能参与该秩序的能力。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到唐纳德·特朗普的所有各届政府都出现了这种双重态度。在遵守自由秩序规则和联合国的决议方面,有些美国总统做得好一些,有些则做得差一些。
美国的资助是联合国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特朗普政府削减了对联合国机构、计划和基金的资助。拜登已承诺在更加多边的政策框架内扭转所有这些退出举措,但他不会忘记自己国家的特殊利益。
冷战扭曲了多边秩序?
的确是这样。冷战导致强权政治得到加强,在莫斯科和华盛顿周围形成了两个国家联盟,并且开始了激烈的军备竞赛。随之而来的是危机以及大国之间通过殖民地盟友进行的战争。
在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及其各自盟国之间的斗争限制了联合国安理会的运作。这种紧张和权力斗争已延续到今天,并已渗透到联合国各个机构、基金和项目中。
全球化摧毁了多边主义?
不能这样说,但全球化确实是一个有分量的影响因素。所谓生产、市场、劳动力以及总体而言的经济、金融和贸易关系的全球化,是在一些有违国家控制和国际法规的政策下进行的。这严重地削弱了多边体系。但也有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收入不平等、就业遭到破坏、缺乏福利、金融危机、民粹主义等。
多边主义正走向终结?
不是这样的,但它正处于严重危机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蒂姆·邓恩说:“负责为安全、贸易和金融提供治理方案的多边机构中反复出现的危机和分歧表明,与自由主义者设想的情况相比,达成合作更加困难。中东和非洲战乱频仍、无法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安全的世界体系,以及全球经济的严重不平等现象表明,自由秩序已被削弱。”
他补充说,国际自由主义遇到了三个主要障碍。首先,不能调和国际视野(为了共同利益而在国家的个别利益之上进行合作)。第二,无法让大国按照世界性的秩序稀释其权力,除非符合大国的利益。第三,难以建立国家之间平等的非等级秩序。
来源:参考消息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