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1-1-1 07:32

华强北将围绕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布局,发展科技产业区

作者:南方都市报








南都街坊口碑榜调研团在华强北街道调研。









南都街坊口碑榜调研团在华强北街道进行座谈。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南方都市报“街坊口碑榜”自2013年启动以来,每年通过多种形式评选优秀民生实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全新迭代升级,重磅推出线下深调研活动。如果要评选出深圳必去的几大商圈,华强北商圈绝对榜上有名。

华强北这块1.45平方公里的商圈,占据了深圳九成以上的电子数码产品交易份额,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近年来,经过步行街改造,产业、空间、业态不断转型升级,环境综合治理,商圈文化建设,如今走进华强北,科技时尚、活力动感的国际街区新气息扑面而来。

12月24日下午,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调研活动来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领略华强北的“小柜台、大民生”,探访华强北创业空间,体验被誉“中国电子第一街”独有的科技、人文之美。未来,华强北还将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围绕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的建设进行规划布局,将发展集科技研究、科技娱乐、创新教育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产业发展区”,推动华强北业态升级。

短期内陆续复市,拓展国内外市场

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街道共有电子专业市场20余家,从业商户2万余户,从业人员10万人,“前店后厂”是华强北电子市场经营的独特模式。深调研代表团首先来到华强北都会100电子城。这家以经营电子元器件为主的大型电子专业市场里,经营着包括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开关接插件以及工具辅料等电子原材料,其中仪器仪表、工具、接插件等是华强北最为集中的地方。都会电子城目前商户有1000户,全部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商户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

都会电子城负责人刘建新带领南都调研团成员来到华强北都会100电子商场走访参观,从一楼到三楼,穿梭在繁忙的柜台中间,并详细介绍了商场经营情况,及疫情后的复苏情况。

“疫情之后商户生意情况恢复得如何?”面对人大代表的提问,刘建新表示,该电子市场属于华强北支柱电子市场之一,目前营业恢复情况良好。同时,代表也十分关心商户的免租情况,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营业情况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在走访过程中,也有商户代表直言,疫情初期生意影响很大,但3月份,所有市场达到防疫标准后,就在短期内陆续复市,“我们在华强北经营十几年了,主要是销售零配件,在国内组装之后销往国外。海外销量受疫情影响有所降低,我们也在尝试打开内销的出路。”

据了解,都会电子城凭借品类齐全的优势,为商家与商家之间的互通搭建了完备的产业链,在商场内不乏大品牌代理商。时值下午,商户们都忙着发货。“一开始担心疫情给商户们的经营带来很大影响,没想到2月份就开业了,现在看没有一个铺位是空缺的,看到他们忙碌的样子我就很欣慰了。”市人大代表黄翔表示。

及时调整营销计划,原创3C品牌疫后快速复苏

在都会电子市场的走访参观结束后,南都调研团一行前往第二站——华强电子世界二店。华强电子世界是深圳华强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深圳华强投资经营的大型电子专业连锁卖场,成立于1998年,位于中国著名的电子一条街深圳市华强北路,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综合电子专业交易市场。与都会电子市场类似,这里的商户也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的生意,但经营的种类则与前者有所差异。

华强电子世界负责人陈俊彬向调研团介绍,二店一楼商户以电子元器件为主,二楼主营健康电子、潮品电子,三楼是摄影器材和小数码为主,四楼、五楼经营IT和LED产品。而六楼则是电子总部,集仓储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而随着华强北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陈俊彬表示,近年来也不乏日韩的业内人士专门到华强电子世界参观学习,了解中国的电子产品和这里的经营模式。

今年由于疫情,商户生意都受到了不小影响。但在街道办和市场经营方的帮助下,许多商户找准了转型发展的路径,业务也有不小的起色。

参观期间,陈俊彬带着调研团队来到华强电子世界一家主营原创电子品类的商户详细了解其经营情况。商户经营者表示,其主营自主设计的3C设备,包括移动电源、配线、蓝牙耳机等产品,目标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地区。巅峰期曾有200余设计师供职提供产品设计,店内也是人潮涌动。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品牌的海外销售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复工复产后,经营团队及时调整策略,转战线上及国内电商平台,目前也收获了不错的业绩。

低成本空间吸纳创客团队,利用“腾笼换鸟”强化优势产业带

调研第三站,代表团来到了智方舟国际智能硬件创新中心项目(以下简称“智方舟”)。该空间是国家发改委“双创示范基地”重点扶持“双创支撑平台”项目,也是“华强上步片区低成本产业空间政策”首批支持项目。

智方舟通过对中电广场大厦1.5万平米的产业空间进行功能升级,用于智能硬件科技企业的研发和办公,为国际技术交流提供平台化支撑、为智能硬件产品产业化提供专业服务和投资、为智能硬件技术和产品流通提供国际化渠道。

作为华强北的低成本产业空间,智方舟集中了大量的创客,依托华强北完备的产业链,创客们实现了从创意到落地仅需一天的奇迹。通过三个站点的走访,调研团看到了如今的华强北在努力挖掘产业空间的同时,更频频推出扶持政策吸引高端产业落户,利用“腾笼换鸟”强化优势产业带。

打造辐射全球的智能终端创新中心、智能硬件研发中心

未来30年,福田区将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为总牵引,围绕“首善之区”愿景,全面建成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典范城区。地处福田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东部重要区域,华强北将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福田建区30周年为契机,抢抓深圳“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华强北高质量发展,将“中国电子第一街”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晓中表示,为做强电子科技产业,华强北将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巩固电子产品规模、巩固电子商户数量,扩大电子市场面积、扩大电子产品种类、扩大电子产品销售额,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连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利用华强北5G体验街区发展优势,推动华强北电子产业升级,拓展5G应用、人工智能、先进电子材料、光电子器件集成等战略性电子信息产业,华强北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智能终端创新中心。

同时,根据《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华强北将利用电子产业优势、商圈内央企和市属国企物业空间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资金优势等,鼓励和引导央企和市属国企利用自有物业,参与智能硬件等电子信息领域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双创企业活力生态,打造世界智能硬件研发中心。目前,华强北有国家、市、区政府认证创业孵化园区13家,区政府认证的低成本空间5家,仅今年就有16个企业(团队)获得投资总额超过3.1亿元。

此外,华强北还将深度参与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建设。地处活力圈东部重要区域,华强北将围绕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的建设进行规划布局,将发展集科技研究、科技娱乐、创新教育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产业发展区”,推动华强北业态升级。目前华强北在建的城市更新项目有5个,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投资128.8亿元,为华强北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座谈

◎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享:

抓紧抓实疫情防控,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华强北高质量发展

华强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享表示,十分欢迎南都民生调查团来到华强北,关注华强北的建设和发展。而活动的主题“小柜台,大民生”,在李享看来,不仅贴近民生,也生动体现了华强北的特色。

李享表示,华强北一个个小小的柜台背后,都是一家家中小微企业,它们不仅连接着国家电子科技的方方面面,也连接着世界电子市场。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华强北部分商户的经营受阻,但在街道办与商家的共同努力下,华强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疫情暴发初期,国内形式比较严峻,电子市场迟迟不能开工,复市的时间也一拖再拖。为尽快恢复正常营业,街道办广泛征求防疫专家的意见,并制定了电子市场的防疫标准。在严格执行的防疫措施之下,华强北陆续复市了几个市场,不仅满足了商家的需求,也为防疫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保障,体现了基层政府的担当。

◎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深圳市人大代表黄翔:

小柜台承载大民生,点赞街道办及时扶企暖企

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深圳市人大代表黄翔直言,看了华强北的情况之后感到非常欣慰。“明着去看,没有一个柜台是空缺的,这点我感到非常欣慰。在全球疫情尚未平稳的情况下,现在的人流量已经很不错了。看了三个点,都感觉非常满意。”黄翔认为,街道办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恢复正常经营的关键点,这是值得人大代表点赞的地方。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有你们的担当,更是你们辛勤付出的汗水。”认可街道工作之余,黄翔同时表示,以前买手机壳的小柜台现在已经成长为大柜台,“小小的柜台承载着大大的民生,华强北的电子行业发展也是承载着深圳乃至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

除了“明查”外,黄翔在调研过程中也进行了“暗访”,问了三家商户都确认了减租的情况,但同时她也了解到部分商家的经营情况有待提升,“希望政府的补贴可以给到小商户,哪怕帮他们对接一下资源。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对夫妻在华强北经营了十几年,舍不得离开,但是现在经营受阻。”黄翔建议,政府部门应该更深入了解部分商户的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扶持政策应该送到他们手上,如果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我,我愿意提供解答。”

◎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

老旧市场的升级改造要成系统,激发华强北发展新动能

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表示,其早年曾在华强北附近工作,看着华强北逐年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电子一条街”,也成为了深圳的一张闪亮名片。可以说华强北有着独有的特色和优势,而怎么把华强北做得更好则是这次调研走访后他尤为关注的问题。

杨勤指出,比如华强北的一些市场较为老旧,面临改造升级的需要。而改造的计划就需要成系统、成体系,杨勤表示,新的空间需要科技为手段、文化为依托,既有精神享受又有物质依托。此外,新的空间布局也要做到互联互通、空间优化,从实际的使用体验出发,从点滴细节处落地。

同时,相应的绿化工作也要做好,既满足使用,也满足观赏需求。杨勤认为,加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措并举的改造措施能够激发华强北发展的新动能,把华强北的名片继续擦亮。

此外,杨勤也对华强北的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疫情对华强北的影响很大,不仅商户的生意受到影响,这里较大的人流也使得防疫任务相当繁重。”杨勤说,华强北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能做到今天这个成绩非常不容易,这也充分证明了华强北街道办的敢为和勇于担当。

◎创客代表、遥看科技创始人鲁跃:

完备产业链为创客提供便利,以市场为导向转型值得一试

南都民生体验官、遥看科技创始人鲁跃1992年来深圳,发展最初就是从华强北开始的,如今三次创业再次回到华强北,他对华强北发展创客空间打造创业高地的举措颇为认可。“我是第一批进驻智方舟的创客,也有新的体验。作为从前物联网智能家居开发的创业者,再次回到华强北才发现自己的业务和华强北的生态是存在有机联系的。”鲁跃表示,华强北作为电子产品集散地,切实为创客提供了便利性,创业者和供应商的沟通深度进一步加强,效率也会更高。

华强北作为电子产品朝圣地,吸引了大量来自海外的客户,全球化的特色也愈发明显。他认为,华强北的底层逻辑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环境,“这两年大家对于华强北尝试美妆的争论已经成为焦点,但这恰恰也是华强北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型尝试。”

◎华强北柜台代表倪海真:

大力宣传华强北电子行业,擦亮金字招牌

作为一名业内从业者,倪海真1992年就来到华强北打拼发展。回忆彼时的华强北,倪海真说当时只有赛格一家电子器材配套市场,但生意却非常红火。30年来,倪海真见证了华强北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一条街,规模逐渐扩大,也形成了专业的电子市场。

倪海真表示,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市场的生意多少受到了影响。人流虽有减少,但另一个变化是物流又上来了,说明大家还有生意,只是转到了网上。此外,随着华强北老一代人的陆续退休,倪海真说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又来到了华强北。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规模或大或小的生意,但都对他们积累经营经验非常重要,因为许多的创业者、年轻人就是从华强北起家的。

因此,倪海真建议要大力宣传华强北的电子行业,把电子一条街的金字招牌持续做下去,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到华强北来闯一闯,试一试。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陶然:

商圈经济发展需要更精准的制度设计,南都将持续见证华强北转型

作为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调研活动今年的压轴站点,调研团来到了华强北街道。“华强北街道设定的专业市场防疫标准,是这次调研过程中感受比较直观的点。”陶然肯定了调研团成员给出的建议。

同时他认为,站在“双区驱动”的历史节点上,相信华强北街道将充分利用电子产业、商圈资源等优势,为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持续提出对于内循环的要求,意味着未来在华强北还有非常多的工作可以去做。商圈经济不仅仅是产业空间的升级,还需要进行更精准的制度设计。相信通过产业空间的不断挖掘,华强北会有更好的未来。”陶然表示,华强北是众多深圳人的成长记忆,南都也将和华强北街道紧密携手,共同见证转型的过程。

统筹:

陈荣梅 张馨怡

文:张馨怡 程昆

陈荣梅

图:刘有志 霍健斌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强北将围绕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布局,发展科技产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