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阿拉伯之春”十年后世界更混乱
作者:参考消息日本《东京新闻》12月13日发表了题为《“阿拉伯之春”仍然遥不可及》的文章,作者为蜘手美鹤。文章称,有埃及学者指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民主化运动削弱了阿拉伯国家,却让伊朗和以色列增强了影响力。”全文摘编如下:
“获得工作是我们的权利。”12月3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议会后门,有议员被大约3000名无业的年轻男子团团围住。
2010年12月开始的大规模抗议迫使当时执政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主动让权。经济困苦的年轻人的怒火是点燃这场运动的导火索。运动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之后突尼斯开启民主化进程,作为民主基本原则的言论自由也开始得到保护。突尼斯的变革也开始波及其他国家。相继有多个政府倒台,民主化在中东高歌猛进。
但是激烈的变革带来的混乱也开始阻碍这股潮流。
首先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崛起。一直遭到压制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卷土重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信奉极端思想。在陷入内战的叙利亚和利比亚,“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利用无政府状态扩张势力。
政治动荡与治安恶化重创了经济,引发了民众对于民主化进程的失望情绪。受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影响,旅游业和外国投资急剧萎缩,在运动最先发生的突尼斯,年轻人的失业率上升至35%左右。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有当地民众感叹,“民主不能当饭吃啊”。
地区局势的混乱也开始对整个世界造成影响。
内战仅在叙利亚就导致约66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大部分人沦为难民。很多人选择前往欧洲,直接导致了欧洲政治的右倾化。
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的伊朗利用亲伊朗的民兵组织扩大了在叙利亚的影响力。以色列以构建伊朗包围网的名义成功拉近了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有埃及学者指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民主化运动削弱了阿拉伯国家,却让伊朗和以色列增强了影响力。”
中东地区对全球经济影响重大,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国家严重依赖中东的石油。长期的政局动荡导致运动的领导者——年轻群体的愤怒再次接近临界点。
在很多阿拉伯国家,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总人口的将近半数,他们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积累不满情绪。在突尼斯,7日就有数百名年轻人上街游行,要求警察和军队重新录用他们。一名曾经的飞行员手拿着国旗滔滔不绝地说:“看看我们现在有多惨吧。”
来源:参考消息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