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剖析:亚洲经济为何能从疫情中迅速复苏?
作者:参考消息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3日发表题为《为什么亚洲必将超越西方,从疫情中迅速复苏?》的文章,作者为孟加拉国政策、倡议与治理研究所主席赛义德·穆尼尔·哈斯鲁。全文摘编如下:
全世界准备分发新冠疫苗之际,亚洲正朝着快速实现经济复苏的目标迈进。经合组织预计,2021年亚洲头号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恢复到8%,而美国为3.2%。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亚洲经济明年增长6.8%。
东亚在疫情期间始终是先进技术的推动者,南亚则利用了流行病防控和灾害管理方面的经验。亚洲不仅成为全球贸易和资本的新前沿,而且成为知识创新、文化和数字化领域的新先锋。
作为重要技术、资本和市场的提供者,亚洲经济体和亚洲人民具备坚强韧性和勤奋品质,准备在塑造下阶段全球化进程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许多亚洲国家、尤其东亚国家,奉行遵纪守规的文化,便于政府有效应对新冠疫情。亚洲应对流行病的经验也利于政府制定策略。
亚洲的应对措施与西方国家的反口罩、反禁足集会形成鲜明对比。越南积极采取防控举措,代价得当且效果明显,展现了亚洲国家的快速行动能力。
此外,亚洲需要定期应对传染病,比如全球70%的登革热病例。虽然亚洲许多国家用于疾病监测和应急防控的基础设施仍显不足,但这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
自然灾害、特别是南亚的自然灾害,促进了应急体系发展,促使基础设施迅速改善。这就使制定灵活策略和“高标准重建”方针成为可能,而不会“一切照旧”。
亚洲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在东亚和印度,更多投资正在流向域内科技初创企业。
鉴于世界半数科技巨头的总部设在亚洲,而武汉、雅加达、仰光、海得拉巴这四个创新中心正在迅速崛起,亚洲正在成为技术进步的关键推动力。
主导技术进步的因素包括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和迅速从中下阶层过渡到中产阶级的年轻人群,此外还有巨大的创新资源以及性价比较高的高质量人才。亚洲各地识字率大幅提高同样促进了生产性就业。
据经合组织估计,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毕业生将占到全球的60%以上,而美国和欧洲的占比分别仅为4%和8%。
随着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产阶级在中国、印度、印尼等亚洲主要经济体发展壮大,消费市场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偏爱国货而非西方进口产品的趋势正在形成,而日趋严格的监管工作也在淘汰质量较差的产品。
这就孕育了阿里巴巴、三星、丰田、华为等企业的成就,扩大了亚洲在全球的影响力。亚洲电子商务营收今年预计达到1.4万亿美元,而欧洲仅为4250亿美元。
疫情并非促进亚洲国家团结的唯一动机,建设富有活力的经济一直是各国间伙伴关系的重要工作。
15个亚太国家上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该协定覆盖了世界经济30%的市场。此外,东盟多年来一直推动地区发展和经济增长。上述关系网不仅连结了亚洲经济体,还把各国民众联系在一起。
亚洲团结一致的防控措施和技术变革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繁荣趋势应当激励亚洲各国加深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联系,让这些国家也能迎头赶上。
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亚洲准备向域内民众提供负担得起、拿得到手的疫苗,即使其中许多人极度贫穷。
亚洲更高的目标是摆脱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强大的韧性使亚洲处于优势地位,能够在复苏进程中超越西方同行。
来源:参考消息网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