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牌之王”南极电商深陷财务造假疑云,股价暴涨后被“打回原形”
作者:红星新闻近日,“吊牌之王”南极电商被证监会盯住了,原因为该公司陷入财务造假风波,股价出现了大幅波动。
红星资本局发现,今年10个交易日,南极电商有三个跌停,股价从13.61元跌到了目前的10.48元。从消息面来看,则与兴业证券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有关。研报中质疑XX电商存在虚假交易,并讲解如何识别资金体外循环。其中引用数据及供应商名称与南极电商高度吻合。
南极电商在回应中表示,品牌授权综合业务毛利率高达92.70%,并称恒源祥、北极绒等品牌是其IP授权的主要竞争对手。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南极电商砍掉了所有生产线和销售端,卖掉了经营10多年的工厂,只保留了品牌授权业务。也就是说,现在买到的所有“南极人”品牌都是贴牌生产。
如今,南极电商授牌产品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极电商深陷财务造假疑云
股价暴跌至10.48元
去年10月过后,南极电商股价突然开始下跌,从最高点21元跌到了目前的10.48元。
从消息面来看,其股价波动与兴业证券发布的研报有关。
2019年初,兴业证券分析师发布《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界定和识别》研究报告,其中分析师区分了“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概念,并认定,1)盈余操纵一般涉及造假,虚假交易;2)多为业绩虚增,就表论表有时很难发现。直指盈余操作等于造假。
同时研报中将XX电商作为案例,指出XX电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点,分别是1)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2)无明显的竞争对手;3)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4)应收账款财务数据质量差;5)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同时员工数量反而下降;6)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
兴业证券研报中对XX电商提出的六点质疑
在这份报告中虽未公开点名南极电商,但对比引用的财务数据和供应商信息,以及关于“体外循环造假的识别”部分内容,媒体多认为XX电商即为南极电商。
1月15日证监会发言人回应南极电商股价大幅波动时也提到了财务的问题。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当时表示,证监会关注到了相关情况,已根据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将公司股票交易纳入重点监控范围,督促该公司于1月13日发布澄清公告回应市场质疑,并要求年审会计师对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告进行重点审计。
高莉表示,维护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的法定职责。证监会将坚决落实“零容忍”要求,持续关注公司相关情况,紧盯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今年以来的10个交易日,南极电商经历了3个跌停,半月跌幅达到22.99%。
南极电商股价从去年10月份开始急剧下跌
南极电商财报显示,该公司以电商渠道为主,主要业务为品牌授权和产业链服务,旗下品牌包括南极人、卡帝乐鳄鱼和精典泰迪。2020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实现营业收入11.46亿元,同比增长13.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34.90%。
这种业绩与股价倒挂现象在股市中并不常见。
回应质疑:
品牌授权等业务毛利率92.7%,具有竞争壁垒
股价出现暴跌后,南极电商发布公告,将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人民币,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
截至1月12日,南极电商累计回购公司股份3560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45%,最高成交价为10.62元/股,最低成交价为9.23元/股,成交金额3.48亿元。
同时,根据证监会要求,南极电商1月13日发布公告,对质疑公司“体外循环造假”事件进行了说明。
1)回应“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南极电商称,公司盈利主要来自为授权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等综合服务,并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在各产品约定的服务期内分摊确认收入。品牌综合服务业务主要成本构成为采购的辅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因此毛利率较高,2019年南极电商本部业务(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占比85%以上)毛利率达92.70%。
作为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商,南极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为IP品牌授权。而IP授权业务本身壁垒较低,但拥有持续成功的IP壁垒很高。公司以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品牌开展授权业务,2020年总GMV销售额已突破400亿元,因此公司的IP品牌授权具备明显的竞争壁垒。
2)回应“无明显的竞争对手”,南极电商表示,以IP授权商业模式对标,公司拥有明显的海内外竞争对手。包括国外的神奇宝贝、HelloKitty、漫威宇宙和国内的恒源祥、北极绒等品牌。
3)回应“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南极电商澄清,IP授权业务均为轻资产模式,品牌价值珍贵,核心资产为无形资产(货币资金、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工具等)占比较少。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9.5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0.13%。
4)回应“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重较高”,南极电商称,现金流及盈利能力为衡量公司财务质量的重要指标。2018及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51亿元、12.55亿元,净资产回报率 ROE(净利润/净资产)分别为 23.71%、24.82%,业务现金流状况良好, 净资产回报率处于已上市公司中高段位水平。应收账款方面,2018 年及 2019 年, 南极电商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21.61%、20.21%,整体比例可控并且逐年下降。
5)回应“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南极电商表示,截至2018年-2020年底,南极电商本部员工总数分别为401/393/568人,2019年较2018年净下降8人,2020年较2019年净增加175人,主要体现为业务拓展需要,包括成立食品宠物用品事业群、直播电商事业部,以及存量类目的人数增加等。平均薪酬支出从2018年的19.40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28.33万元。
6)回应“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南极电商认为,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客户指经公司审核并授权生产公司旗下品牌产品的生产商,公司为其提供品牌授权及产业链服务,同时也是公司授权经销商的供应商。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供应商指为公司品牌授权业务生产商标辅料的工厂,因此不存在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客户和供应商重叠的情况。
7)回应“通过税务角度计算,公司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远远低于通过财报角度季度的增值税金额”,南极电商表示,公司绝大部分营业收入的销项税率为6%(归属服务业),并非此前第三方论述中税务角度计算的17%的销项税率,计算逻辑有误。公司各业务对应增值税税率明细如下:
8)回应“历次股权质押资金主要用途”,南极电商解释,截至2021年1月11日,张玉祥累计净融资14亿元,其中2.44亿元用于借壳上市、3.20亿元用于2017年并购时间互联100%股权;用于归还认购2015年发行股份时的借款、置换认购2015年发行股份时的借款和置换2017年定增时的借款合计金额为5.3亿元;其余1.62亿元用于缴纳个人所得税款项约为1.5亿元。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把南极电商当做造假案例分析的王姓分析师已被调离去了后台,但尚未从兴业证券离职。有细节显示,该名研究员的被调离可能与发表对南极电商的“造假”观点有关。
具有戏剧性的是,从发布分析报告的2019年上半年至去年7月份,南极电商股价不断走高,一度升至24元。不过如今,经历一番上涨后,南极电商终被“打回原形”。
红星新闻记者 卢燕飞
编辑 白兆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