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0:40

先有潭拓寺,后有北京城

几年前游北京,旧的数码相机拍过一些相片, 先从北京城外的潭拓寺开始吧

潭拓寺位于门头沟区群峰连绵的潭拓山山腰,距城40公里。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朽树而得名。
该寺始建于晋代(公元265—— 316年),原名嘉福寺,距今已有17OO年的历史,故流传有“先有
潭拓寺,后有幽州城”(北京古称幽州)

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 本帖最后由 蓝麦子 于 2005-8-29 21:53 编辑 ]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0:44

潭拓寺内的帝王树

传说,北京城内的皇帝驾崩前,帝王树的一根树枝会掉下来.....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0:52

戒台寺

戒台寺又称“戒坛寺”,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是一座建于唐代的佛寺。它以
拥有中国寺院中最大的戒台而闻名.

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年)。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崇信佛教,因而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当时的幽州(今北京地区)也兴建了几座佛寺,戒台寺就是当时修建的,不过当初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名气,名叫慧聚寺。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喜好道教,佛寺基本上全部毁废,慧聚寺也因此而荒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200多年,一直到了辽代,慧聚寺才又复兴,并开始步入了辉煌时期。
   辽代是戒台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咸雍年间,著名的佛教律宗大师法均和尚来到了慧聚寺,他见慧聚寺虽然年久失修,带领自己的徒弟,广募资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慧聚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并在寺内建造了一座供说法传戒之用的大型建筑,这就是现今人们所见到的有"天下第一坛"之称的戒台寺的大戒坛,经过法均对慧聚寺的整修和扩建,基本上奠定了戒台寺今天的建筑格局。

[ 本帖最后由 蓝麦子 于 2005-8-29 22:02 编辑 ]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1:01

泸沟桥...大家都知道的,不用介绍了
只讲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与泸沟桥的故事吧

当年马可.波罗同学,从中国回去以后,到处宣扬,在遥远的中国,有那么一座石拱桥,如何如何,这般这般.惹火了教会,说他妖言惑众,都认为那桥是不可能的事.把他投进监狱关了几年.还好没有烧死.万幸.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1:04

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的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1:11

园明园...也不用多说了吧..

只是很多常游北京的外国游客,居然都不知道园明园.是谁想故意忘记....

小时候在画报上看到过一张印象很深的园明园的相片,又大又圆的月亮升在半空中,蓝色的夜空下,是悲凉孤独的这几块石头.....

[ 本帖最后由 蓝麦子 于 2005-8-29 22:34 编辑 ]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1:13

天坛的早晨, 有练书法的老者,有练嗓的票友,很是热闹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1:17

天坛一些建筑物的内部仍然看得到当初的辉煌.
可是,很多当初富丽的朱门已残败不堪! 不知道是因为技术,能力还是资金原因,没有得到修复.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1:20

明陵和神道

北京明十三陵
十三陵的形制基本上都是沿袭南京孝陵的模式,即除神道共用外,各陵都是前为祭享区,后为墓冢区。

明陵南宋诸陵在神道两侧不设石刻的做法,恢复了唐与北宋的做法,神道通向陵墓入口, 两侧有许多石刻,称为石象生。

蓝麦子 发表于 2005-8-29 21:22

慕田峪长城...

那天风很大, 随风飘浮着许多棉絮样的东西,好象是柳树还是什么树上的..使长城更增加了些许悲状.

[ 本帖最后由 蓝麦子 于 2005-8-29 22:32 编辑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先有潭拓寺,后有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