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鲜生一年被检出20多批次不合格食品!人民日报评:品质是生鲜电商的立身之本
作者:钱江晚报1月14日,青岛市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公开曝光了两起食品案,其中一起是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第二分公司经营标注虚假保质期食品案。
半岛都市报记者经梳理发现,自2020年1月至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报了盒马鲜生20多批次不合格食品。作为新零售代表的盒马鲜生屡登质检“黑榜”并成为各大投诉平台上的“常客”,让消费者心忧……
标注虚假保质期,盒马再上“黑榜”
1月14日,青岛市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公开曝光了两起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其中一起是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第二分公司经营标注虚假保质期食品案。
案件显示,当事人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第二分公司经营的生产日期为2020年9月6日的冷冻小红薯外包装标注的保质期与该产品执行标准规定的保质期不一致,市场监管部门认定,盒马的行为构成经营标注虚假保质期食品的违法行为。而这不是盒马鲜生首次因质检问题被通报了。2020年,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第一分公司和第二分公司共被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过3次。
一次是去年3月12日,第二分公司因其销售的1批次来自青岛东泊商贸有限公司的虾蛄(皮皮虾)中镉(以Cd计)项目不合格,超标4倍。
一次是去年4月29日,第一分公司销售的青岛爱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进口三文鱼鱼肉中菌落总数超标。
还有一次是去年6月24日,第二分公司销售的1批次来自潍坊六乃香食品有限公司(供货商)的猪肉中氧氟沙星项目和磺胺类(总量)项目不合格。
2020年以来,被检出20多批次不合格食品
放眼全国,自2020年1月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报了盒马鲜生20多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的省份除山东外,还有福建、湖南、江苏、湖北、四川等,产品涉及水产品、蔬菜、猪肉等。
被通报外,盒马鲜生也是各大网络投诉平台上的“常客”,据不完全统计,其在黑猫投诉、聚投诉上的有关投诉高达数百条。
其实,盒马鲜生自诞生之日起问题就源源不断。因媒体介入而被公之于众的事件包括:死鱼冒充活鱼、椰浆过期、更换标签、从APP上买虾短斤缺两等。而无论是通报、被投诉还是被曝光,食安问题都是重灾区。
青岛盒马鲜生:“被免于处罚,会更好地服务市民”
因标注虚假保质期被曝光后,盒马鲜生做了哪些补救善后措施?
此次问题的发生是品控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出了问题?
食安问题高发是因为其拥有自成一体的品控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
未来盒马鲜生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1月20日上午10点左右,盒马鲜生回复,“经市场监管局调查,盒马作为食品经营者,履行了《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的义务,被免于处罚。生产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已由市场监管局没收。我们将加强对供应商和商品管理,更好地服务青岛市民。”
网友热评
@叶落风声:去过几次盒马鲜生,感觉产品并不丰富,每次想买的东西都不能一次买齐……所以去过几次,也就不去了。
@沐沐沐:在北京两家盒马店消费过,主要喜欢明档料理区,讲真,我简直要以为青岛的盒马是山寨的,服务和售后都不行。
@Vinegar:去过几次盒马,别的不说,就说品牌包装的常温奶如蒙牛、伊利,比普通超市都要贵,真是感叹盒马是有钱人才去的超市。
@璞玉:想要发展长远,商道酬信这个准则不能忘,不管是传统零售还是所谓的新零售,脱离了这一准则,关门是迟早的事。
@骆驼不爱祥子:尽管背靠阿里,有强悍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加持,但在新零售行业,如果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都不能保证,频遭通报和投诉,恐怕也难以长久。
据悉,去年3月份,《人民日报》在点名批评盒马鲜生售卖的生鲜不新鲜、品质欠佳时曾表示,品质是生鲜电商的立身之本。生鲜电商必须高度自律,时刻绷紧品质这根弦,这不仅是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也是对平台自身品牌声誉的维护。
来源:半岛都市报、人民日报、微博网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