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1-2-10 10:20

这五年,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以科技创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者:成都日报锦观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1年1月3日,距离中央作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部署恰好一年。

一年时间,唱好“双城记”,建设经济圈,成渝越走越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

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引领,成都统筹推动“一核四区”联动发展的战略布局,推动成都构筑重要增长极和形成新的动力源。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域,成都高新区在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之下,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地见效,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多领域深化合作

成渝两地高新区推动协同发展

“具体申办流程是什么?”“需要提交哪些资料?”“几个工作日能够拿到?”……在成都高新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企业开办综合窗口”,随时有人前来咨询异地营业执照办理事宜。自成渝两地高新区探索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以来,许多成都企业考虑到重庆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拓展企业市场空间,两地高新区可异地办理营业执照,更是带来了便利。”

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同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作为带动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的高地,两地高新区将有效支撑和引领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自“高新CP”正式官宣后,双方已在多领域牵手。

去年3月25日,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举行。双方就优势产业合作、创新资源共享、全球资源链接、共建共赢模式探索、重大功能性平台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去年4月29日,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举行,双方签署《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将携手共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实施“六个一”重点任务,加快构建“两极一廊多点”创新格局。



去年5月14日,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两地市场监管局签订《深化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 助推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成渝两地高新区将实现“证照异地互办互发互认”,实现无差别标准、零障碍准入。

去年6月5日,成渝高新区再度牵手,就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签署协议,明确推进两地人才流动、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劳动仲裁、智能建设等方面合作共享,力争引领成渝全面合作共享发展。

……

去年12月4日,成渝地区国家高新区党建联盟在成都高新区成立,将聚焦党建带群建、人才生态营造、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党建联动协同,通过互联互通、互学互帮、互促互进,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从会场到市场,一份份协议背后,映射出的是成都高新区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动作频频。去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在交通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人才交流、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都找到了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切入点。

落地项目超1000亿元

未来科技城加速成型成势

唱好“双城记”,科技争先。以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为契机,成都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共同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围绕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将以“两区一城”为核心,推动区域协同创新、联动发展,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成都高新区更多的布局已经展开。

作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重要一极,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建设的未来科技城位于成渝发展主轴,紧邻天府国际机场,将建成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创新性大学聚集区。

蓝图既定,未来科技城锚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引领发展新高地定位,一步步展开、一项项分解、一件件落实,加快成型成势。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推进未来科技城“五横四纵”骨干路网成型。其中,“五横”即北一线、机场北线、公园大道、南三线和三岔一线五条东西向道路,“四纵”即西一线、绛云大道、东一线和金简仁快速路四条南北向道路。

其中,东一线项目全长约6.2公里,起点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南线,终点接北一线,贯穿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域,道路建成后将为天府国际机场、地铁18号线顺利运营提供稳定的保障,也是机场运营的“生命线”之一;北一线全长约18.8公里,其中有10公里在未来科技城。完工后将为未来科技城与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及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东一线全线主车道已完成底油铺设,达到全幅通车条件。北一线未来科技城段半幅路基已完工,主车道底油已铺设完成,基本实现半幅通车能力。”项目相关负责人李川介绍。

去年以来,未来科技城动作频频。2020年11月13日,成都高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投资合作协议,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正式落户成都未来科技城。

在这之前,未来科技城已落户了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民航二所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产投集团智造基地、富凯维修基地与飞机加改装设计研发中心、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总部等项目。同时,未来科技城已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谋划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并推动实施大科学装置项目。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已落地项目超1000亿元。

“成都高新区主导开发建设未来科技城以来,坚持‘独立成市’理念,遵循‘公建优先、生态优先、功能布局优先’原则,优化开发建设时序,力争先在起步区建成4.6平方公里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加快人口、项目、资源导入。”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说。

5家企业科创板过会及上市

以资本之力培育“硬科技”

新年伊始,资本市场再度传来好消息,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上市首发申请获通过,成为成都高新区今年首家首发上市过会企业。



在科技创新的布局上,企业才是真正的主体。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外,科创板的出现,为科技型企业打开了另一扇与资本市场直接接触的大门。在科技型企业聚集的成都高新区,硬科技企业纷至沓来。

去年以来,成都先导、苑东生物已登陆科创板,纵横股份、极米科技已过会。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达5家,占四川省的56%。

不难发现,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分布在生物医药、智能科技等新兴领域。这些科创企业实属产业细分领域龙头:成都先导,DEL技术扎根全球第一梯队阵营,新药研发创新环节的细分“独角兽”;苑东生物,走出高端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进阶之路;纵横自动化,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的头部企业;极米科技,智能家居投影领域的龙头……

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从科创板这块“试金石”可见一斑。这一实力,更助推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发展浪潮,借助资本之力做大做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步伐。

如今,成都高新区已是中西部地区经济证券化率最高的区域之一。刚刚过去的2020年,成都高新区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达8家,创历史新高,领先中西部地区国家高新区。除科创板以外,天箭科技、川网传媒、立航科技、倍特药业也分别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及过会。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上市及过会公司总数超40家,约占成都市的三分之一、四川省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7家公司在沪深交易所审核中,20家公司在四川证监局辅导备案,50余家企业完成股改,累计12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300余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成都高新区之所以成为上市企业的“富矿”,这与区域肥沃的产业沃土分不开。

为更好服务企业上市,成都高新区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手段培育科创企业。具体而言,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制,建设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上市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的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和分类服务体系。

此外,成都高新区针对科技创新链的薄弱环节,用好资本市场工具,探索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天府股交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计划、股债投联动产品等创新产品,更好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编辑 王戬 校对 杨华春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五年,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以科技创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