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鲜电商独角兽即将赴美上市,小菜贩还能存活多久?
作者:胡华成春节期间,大家买菜了吗?
我在小区门口买了点蔬菜被家里人嘲笑了半天,不为别的,只因为我买在了最高价。就拿红椒来说,便宜的时候只要8元/斤左右,春节期间价格竟然涨到了24元/斤,一个中等大小的红椒售价在6元以上。
除了蔬菜价格外,水果也并不便宜,反而涨价30%左右,这样的价格的确让消费者感觉有点不爽。
这也让我想起了快要被遗忘的生鲜电商叮咚买菜,价格只要小区门口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人家还送货上门。
就在近日,这家曾经大规模进行地推的公司被传出将在今年赴美上市,这将成为国内生鲜电商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
在资本的持续加持下,小菜贩们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少?
1
叮咚买菜率先上市
目前生鲜电商的竞争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就是前置仓模式,另一种是社区团购模式。
前置仓模式大多采用的是当天送货上门的商业模式,类似于外卖模式;而社区团购模式大多采用的是隔日送到团长店的模式,类似于快递模式。
其中前期仓模式的代表企业为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社区团购的代表为兴盛优选、橙心优选、美团买菜等。
叮咚买菜一直是以每日优鲜为对标对象的,每日优鲜喊出了最快半小时送到手中的广告语。为了体现出比每日优鲜更快,叮咚买菜喊出了最快29分钟送达的口号。
叮咚买菜上线于2017年,公司的创始人是梁昌霖,毕业于兰州大学(985院校)。在创立叮咚买菜之前,他有两段成功的创业经历。早在2002年的时候,梁昌霖就打造出了一款视频剪切软件,并且在半年内卖出了5万份,成为了当时全球销量最好的视频剪切软件。之后被大公司看上收购了。
2003年,梁昌霖又打造了母婴网YY网、妈妈帮,成为了国内最早盈利的母婴社区。2016年又被好未来收购。
最终梁昌霖在2017年涉足生鲜电商领域,公司大本营设在上海。随着叮咚买菜在上海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往上海周边发展。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日订单量超过85万单,服务了超过3000万个家庭。
4年来,公司一共进行了7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高榕资本、红杉资本、今日资本、启明创投、CMC资本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
比较奇怪的是,叮咚买菜从未对外公布过它的融资额度。而且自从2019年7月24日之后,叮咚买菜已经一年半都没有进行融资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叮咚买菜将于今年赴美上市,至少募集3亿美元的资金。按照融资比例10%计算,叮咚买菜的估值已经达到30亿美元左右。成功跻身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独角兽行列。
2
小菜贩的末日到了
去年就有媒体专门对菜市场的从业者进行了采访,主要调查社区团购对于菜贩的影响。很多小菜贩都表示,自己的成交量下降了一半左右,好在菜价比较给力,销售额下降幅度为30%左右。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菜贩在销量下降的时候采用了涨价的策略,以此来对冲销售额下降带来的损失。
其实,小菜贩做出这样的反应,我们非常能够理解。可是这么做会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利润越来越少,甚至赔本。
举个例子:某个菜贩每天可以卖出1000斤的蔬菜,每斤毛利在1块钱左右。可是有了社区团购的猛烈冲击之后,每天只能卖出500斤蔬菜。这可怎么办呢?菜贩悄悄提高了菜价,每斤的利润来到了1.5元,这样每天也能收入750元,还可以接受。可是当小菜贩每天的销量变成200斤的时候,小菜贩会怎么做?将蔬菜价格每斤的利润提高到3元,照样每天可以赚600元。当小菜贩手中的蔬菜价格越来越高,甚至高过那些送货上门的生鲜电商价格时,谁还会再到店里购买?不如直接在网上购买。
最终,淘汰小菜贩的并不是社区团购或者生鲜电商,反而是小菜贩自己。因为他们将价格抬到了人们不可接受的地步,最终将人们撵到了平台上面。
那么问题来了,小菜贩如果不想就此死掉,该怎么做呢?
一定不要将价格抬得过高,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而是需要通过提高服务来赚取更高的利润。因为你有店铺的存在,会让小区居民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此时,你就应该维护好这个小区居民的客户关系,不要总想着在蔬菜上面赚钱,而是应该专注在礼物上面。
每逢节日,人们很有可能会购买送礼佳品,只要你前期客户关系维护好了,后期自然就容易在节假日卖出更多的高价礼品水果,这才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