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参考|“BBC,道歉!”
作者:参考消息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的和平稳定发展让一些外国媒体又坐不住了,如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期就在涉疆报道以及疫情报道方面极力抹黑中国。对此,中国外交部进行了还击。
2月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BBC报道所谓“新疆地区妇女权益遭到侵犯”,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用一大串数字以及外国政要和机构的评价,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事实。
在2月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汪文斌又用了远超回答其他问题的时间,列举事实批驳BBC涉疆虚假报道。他说,当大家了解到事实真相后,再听到、看到BBC关于涉疆的报道或者报告的时候,大家的脑海里可能会画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不是又一个关于新疆的谎言呢?
紧接着,外交部网站4日刊登新闻稿,就BBC在1月29日播出涉疫情假新闻向BBC驻京分社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并要求BBC公开道歉。新闻稿引述新闻司相关负责人的表态称,BBC近期涉疫情新闻视频中,将疫情与政治挂钩,重新翻炒疫情“隐瞒论”“源头论”“责任论”,还将一段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新闻播出,这是典型的“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假新闻,影响恶劣”。
中方列出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然而BBC方面还在辩称其报道“准确、公正”,还自诩是“全球最受信任的国际新闻广播机构”,会“毫不畏惧或偏袒”。
只不过,公正与否,最有发言权的是当地人民,而不是BBC。上月初,BBC在北京街头采访,询问普通百姓“觉得中国现在恢复得如何”,一位市民笑呵呵地说道:“那肯定是比你们国家强啊。”没过几天,又有BBC记者跑到土耳其,企图诱导当地医生表达对中国疫苗的“疑虑”,但不出所料碰了一鼻子灰。
看,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先造谣抹黑,然后百般抵赖,顺便给自己立一个“不惧打压”“有独立性”的人设。采访频频翻车(出状况)不要紧,大不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套做法,BBC已经玩得很溜了。难怪有网友评价,他们睁眼说瞎话的心理素质也真是“过硬”,比大洋彼岸刚下台那位“懂王”厉害多了。
事实上,BBC给中国泼脏水,早已不是第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恶劣。为了伪装报道“客观”,BBC还会经常使用各种“标签话术”和“镜头技巧”等来迷惑观众。
例如,2019年的香港街头暴力事件,BBC将一些集会支持港警执法的民众描述成“亲北京集会”,对暴徒的打砸抢行为非但视而不见还称其“民主人士”,用这种“贴标签”的文字游戏来歪曲事实,实现妖魔化中国的险恶目的。
再如,一位学者指出,BBC等西方媒体经常在中国拍摄警察、摄像头、铁丝网等画面,引导观众联想到“无处不在的监控”。实际上,根据媒体报道,西方很多城市人均摄像头数目远远高于中国,但是其治安水平却远不如中国。
此外,在涉疆、涉藏、人权等问题上,BBC更是大搞双重标准,不断暗示只有他们自己说的是对的,而中国说什么都是错的、都是不透明。找不到证据也不是问题,“黑材料”多的是:移花接木、指鹿为马,断章取义,甚至找“演员”配合演出……只要能为其抹黑中国的观点服务,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先射箭,后画靶”的做法,同时也是不少西方媒体的共同“经验”。
甚至在BBC的老家英国,其名声也不咋地。2019年11月10日,英国阵亡将士纪念日活动上,首相约翰逊不小心把花圈放反了。结果,BBC第二天早上播出的新闻中,约翰逊献花圈的画面鬼使神差地换成了2016年的老画面,BBC因此被质疑搞假新闻,试图掩盖首相的失误。曾在BBC工作11年的记者安娜·布里斯离任后,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BBC如何炮制关于“叙利亚拥有化武”的假新闻,一时引发舆论喧嚣……这些事实都说明,造假,BBC是惯犯。
法国知名作家、时政评论家马克西姆·维瓦斯于近期推出了其经过四年沉淀写出的新书《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维瓦斯曾两赴新疆考察见闻,他近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指出,西方很多谈论新疆的人绝大多数没去过新疆,却像鹦鹉学舌一样重复着谎言。
值得注意的是,维瓦斯曾于2011年出版《达赖并非如此“禅”》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系统揭露达赖真实面目的著作,一度在国外掀起“西藏真相热”。
作为媒体同行,小锐奉劝BBC还是多学习维瓦斯,基于事实说话,而不是意识形态。起码也要摘下有色眼镜,放下对中国的傲慢和偏见,遵守职业道德,少搞些假把戏。否则,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更何况,你心里有鬼。
来源:参考消息网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