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好吃的美食分享给您,想自己做?试试看!味道绝对差不了
作者:时尚回响太原记忆“预备——开始 !”腊月二十六(2月7日)下午2:30,“太原饭菜群”飘出了浓浓的香味,炸丸子、猪皮冻、烧肉、花馍......3个小时活动时间,100位本地美食家亮出了自己最拿手的年节饭菜。
正月里的太原饭菜 过年嘛,就是要大鱼大肉
父亲味儿的酱梅肉
讲述 | 雷永莉
到2021年春节,父亲离开我们已经9年。每到过年,就会想起父亲过年前在厨房剁肉、煮肉、炸带鱼、炸丸子的忙乎样子。干活累了,他就会搬一个木头做的小板凳坐在厨房,点一根烟,泼一大碗茶水。
父亲工作忙,平时基本都是母亲做饭,但是,一到过年,父亲就会亲自下厨给我们做很多好吃的,我和弟弟妹妹最爱吃的就是酱梅肉。我成家后,母亲总说:“跟你爸学学咋做酱梅肉,以后自己想吃了就能做。”我嘴里“嗯”着,却总是先忙其他事情,觉得时间长着呢,以后慢慢学吧。没想到,父亲却猝不及防地离开了我们,就在那年春节,匆匆的,没有等我和他学会做酱梅肉。
今年腊月里,看到我们时尚回响工作群里大家在讨论自家的过年饭菜,父亲笑着把酱梅肉端上桌、我和弟弟妹妹争先恐后伸出筷子抢着吃、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刻立即浮现在脑海。突然想做父亲味道的酱梅肉,想给家人做出父亲的年味儿。
我给姑姑拨通电话,姑姑说:“我和你爸做的酱梅肉一样,都是你爷爷教的。”爷爷解放前在平遥钱庄做会计,上世纪50年代来到太原,在省五交化工作,住在现在双塔西街牛站西巷附近。
按照姑姑说的方法,我今年过年第一次做了酱梅肉。
1、将五花肉冷水下锅(水必须淹过肉),放入大料、姜片和料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煮30分钟,煮至肉七八分熟,用筷子扎一下能扎穿肉皮就行。
2、肉晾凉,切成约0.6厘米的薄片,放在锅里。把酱豆腐在碗里化开倒入锅中,再加入酱豆腐汁和煮过肉的汤汁,大火煮开,转小火炖半小时。
3、炖好的肉整齐地码在碗里,肉皮朝下,再码上炸土豆和炸豆腐,浇上煮过肉的汤汁。上面放姜片、蒜片、葱段、干辣椒,水开后上锅蒸两小时。
4、蒸好晾凉,用小勺在肉和碗之间轻轻划一下脱模,倒扣在盘子中,成品就可以上桌了。
夹一筷子放进嘴里,酱豆腐和五花肉的香味交融在一起,白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红肉绵软醇厚,唇齿留香。这种酱梅肉的味道叫做思念。
妈妈做的红烧肉
讲述 | 陈崇文
都说“民以食为天”。今天的中国,广泛的食材和花样翻新的食谱,让人感觉眼花缭乱,不知从何说起。唯独想起当年妈妈做的红烧肉,让我永远回味。
上世纪80年代,我已经工作了,交了男朋友,第一次带他去家里拜见父母,妈妈做好了饭菜招待他,他不停地夸妈妈做的菜好吃,还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红烧肉。妈妈对他说,孩子,以后想吃了就来家里吃。
成家后,我跟妈妈学着做了红烧肉。
一、选二斤左右的五花肉,切成麻将牌大小。凉水下锅,锅里同时放一块肉骨头,待水开后撇去浮沫直至汤清将肉捞出控水。汤中加姜葱,继续加热。另取一个锅,锅热烤干水分,加两调羹植物油,两大勺冰糖,中小火熬至糖微微变色,放入肉块翻炒。,这个阶段叫炒糖色,也就是红烧。
二、放调料。加一勺老抽、三勺生抽、三颗八角、三片生姜、三个干红椒、两个山楂、两小段葱段、两勺盐、两片香叶(也可不放)、一块桂皮,记得要边放边翻炒,然后将之前还在煮着的骨头汤加入其中,改小火煮两个半小时左右,这时就可以把之前的调料挑拣出来,开中火收汁即可。
再后来,我改良了妈妈版的红烧肉,就是把红烧时炒出的油脂倒出,变成无油版的,更适合老人小孩吃。当然了,也可以把猪中腰换成牛中腰。后来,儿子有时央求我做点红烧肉解馋,我就买来肉全家饱饱地美餐一顿。
一道美食,抓住了三代人的胃,堪称佳肴。用爱心做美食,享受美食,重在过程,营养、美味、适口才是最美。
美食在舌尖,爱心代代传,天下美食数不尽,妈妈的味道忘不了。
过油肉—太原人的最爱
讲述|芦培晶 过油肉是山西尤其是太原的一道名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既好吃也不难做。
我认识这道菜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那时我家住在解放路上北关的一个大杂院里,我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娃娃。同院有一位50来岁当厨师的中年人,经常有人在他回家走到院里时,在背后指指点点,小声叫“过油肉”。由于语音的误差,我总听见是“郭油柔”,但我没有和他们一起瞎叫,又不便问个明白,一直以为那个人姓郭。有一天妈妈进院后听到有小孩又叫人家过油肉,就对孩子们说:你们以后不敢这样叫了,这是不尊重人的。回家后妈妈对我说:“你可不要跟上他们瞎起哄,那是有人给王大爷起的绰号。” 后来我才知道那人姓王,不是姓郭,而且是一家饭店的大厨,炒过油肉是他的绝活。唉,差点弄出笑话来。 结婚后我是照《太原饭菜》这本书学的做过油肉。 主料:猪瘦肉2两(一份的量,里脊肉) 辅料:猪白油八钱(现在普通植物油)、鸡蛋黄半个、马蹄葱、蒜片、木耳、玉兰片、酱油、绿色蔬菜少许。 做法:把猪肉按横纹切成5分硬币厚薄的小片,微冻过的肉好切,厚薄要均匀,3x5公分大小,自己掌握。用蛋黄、粉面拌匀,下热油锅炸透后,捞出控油。然后把葱、蒜片、木耳、玉兰片、绿色蔬菜、酱油放入炒瓢翻炒,倒入肉,稍滴一点醋,最后用拌好的高汤和粉面勾芡,翻炒两下即可出锅装盘。 特点:香酥软嫩、色泽金黄。
最是美味炸酥肉
讲述|崔润剪辑|崔润
小时候总是期盼着过年,可长大了却发现过年好累啊。洗衣服、扫家、做饭、洗碗......其实这些活儿平时也干,真正累的是连续好久集中高强度地去做这些工作。
最喜欢的还是准备过年的吃食,做完之后看到家人吃得香喷喷就觉得再累也值得。炸酥肉是家里人的最爱,它其实是一道半成品的菜,可以做小酥肉也可以往锅仔里面放,亦或蘸点孜然粉直接吃也是好的。
1、将五花肉洗净。
2、适量的葱姜料酒五香粉,与肉搅拌均匀备用。为了去腥味,所以腌得久一些,我一般腌半小时左右。
3、腌好后打入鸡蛋并加入淀粉,搅拌至粘稠即可。
4、锅中烧油,依次把裹满粉的肉放入锅中小火慢炸。
5、炸制金黄色 捞出沥干油分。
不论是做小酥肉还是往锅仔里放,味道都不错。
虽然长成大人嘴上觉得过年累,但是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过年意味着平日里见不着面的亲友可以坐下来谈天说地,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又有了新的希望,更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发扬,让世界了解中国年,尝到中国味儿,展现独特的中国魅力。
四碗扣肉
讲述|左遂
我老婆家住太原狄村,我们电机厂东墙外就是狄村,老婆离娘家非常近。她是家里老大,她父亲六兄弟全在狄村,真是一大家子,上世纪70年代我们结婚后,她们家所有的我们同辈人,每年过年要来我家大吃一顿,所以我们过年要准备很多。一般都是两桌,有时候三桌,除了十个凉菜,四个炒菜,我们还上四碗扣肉。一般都是烧肉,酱梅肉,小酥肉,粉蒸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婆的弟弟妹妹们全部都带孩子来吃饭拜年,来我们家吃饭的越来越多,而且还得发压岁钱,他们都是两个孩子,我们是独生子女,所以我儿子收到的最多是我们发出的二分之一。谁让我们是家里老大呢,因为这个原因,我就得努力学习做饭,尽量让他们来吃饭时说好吃。
现在吃的丰富了,每桌就不上四碗扣肉了,只上两碗,逐渐加了海鲜。
这几年一直在天津过年,逐渐学习天津人现吃现买,不多库存。亲家公特别爱吃我做的碗肉,所以我每年都给他分享几碗,总觉得好吃的和人分享,比自己吃了都香。
我的爱透明如水晶皮冻
讲述|李克明
皮冻是大家都会做的,胶原蛋白营养丰富。我制作水晶皮冻十几年,别人煮我不煮,做出来就是照片显示的这样,纯洁透明如初恋。
1、首先猪皮解冻,凉水下锅先煮8分钟。
2、取出煮软的猪皮刮油脂,拔猪毛(如毛多可用天然气小火烧干净)。这些步骤很重要,不能凑合。猪皮内外用快刀一定刮干净,再放入锅内加一节葱段、两片生姜、一小杯高度白酒加水煮8分钟捞出。
3、洗干净捞到凉水盆冷却,刀切厚度5毫米宽度3厘米的条,还可用食品剪子剪成小条。切好条放入盆中加3小勺盐,揉搓10分钟,时间不能少。然后用温水揉洗至水清为止(一般洗五六次以上),水越清越好。
4、挤干水称重,放入锅内,加过滤水或纯净水,一般水量为肉皮2倍即可。少了太硬,多了凝固不好。放入八角2个、桂皮、香叶、各一,放入调料盒内。
5、最后一步最关键,不用煮,而要用蒸锅蒸。开锅后换小火继续蒸1小时30分钟。起锅前还可根据爱好放鸡蛋碎、胡萝卜丁、菠菜叶进行调色,并加少许盐,放入容器中凝固。
这种做法皮冻清亮透明,弹性好,切片、条、块都可,根据口味加入各种调料,美味可口,一年四季都可制作。水晶皮冻制作用时4个小时左右。
这一制作方法是十多年前在唐都生态园用餐时,跟凉菜配菜大厨学的。
我给儿子做蛋卷
讲述|岳春青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万柏林区西矿街住。每次进城逛柳巷,都要去六味斋给儿子买上两个蛋卷,因为俩儿子都特别喜欢吃。既然他们喜欢吃,那我就慢慢琢磨蛋卷是怎么做的。 经过多次实践,终于可以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蛋卷了。
1、先把猪肉馅用料酒、盐、五香粉、花椒粉、生姜末、少许花椒水搅拌均。
2、土豆削皮切片上蒸锅,蒸熟后出锅捣成土豆泥。
3、土豆泥放入肉馅中,加入粉面,用手揉搓,和成面团样,然后在案板上使劲摔打,像小时候摔泥巴那样摔打,为的是把里边的空气排尽。放置一旁待用。
4、取几颗鸡蛋洗净,在小盆里打散,放少许盐、面粉搅匀备用。切一小段萝卜。
5、火上坐炒瓢,开中小火,用切好的萝卜蘸点油,顺着瓢底一抹,舀上多半勺蛋液,放在瓢里,手拿瓢慢慢地倾斜转圈。这样一个薄薄的鸡蛋饼就做好了。
6、取一小块做好的肉馅放在蛋饼上,四边一包,整理好后,用叉子扎几个孔即可。把做好的蛋卷放入蒸锅,水开后蒸半小时关火。
7、蒸好出锅,放案板上晾凉,把小案板压在蛋卷上,小案板上再放上一茶壶水,增加重量。经过六七个小时即可切片装盘,蘸点蒜醋味道更佳。
我每次做蛋卷,大约用肉馅1.5斤、2个小土豆、淀粉大约1斤,8颗鸡蛋做12张鸡蛋饼,这么多材料可做12个蛋卷,每个蛋卷约厚度2厘米,宽度8厘米,长度13~15厘米。如果想吃蒜味蛋卷,在肉馅中加入大蒜末即可。 现在我们一大家8口人,每次孩子们回家来,都是吃了喝了,走时再给拿上。这就是中国父母,家家都一样。
这是我做蛋卷的方法,分享给大家。我们全家和朋友们都爱吃我做的蛋卷。逢年过节多做点送给好朋友和邻居尝尝。听到她们说‘’大姐你做的蛋卷真好吃”,我就高兴得找不着北了。
炸藕盒
讲述 | 王海红
第一次吃炸藕盒是我1991年上高中住校时,那个时候学校伙食质量差,没什么油水,每周日下午住校生们返校拎着沉甸甸的背包,好友张玉杰带着一饭盒炸藕盒与我们分享,那像小车轮似的金黄色藕盒整齐地摆一起,咬一口,酥脆的外皮,脆中带糯的藕,鲜香的肉馅,你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就吃个精光,那味道至今难忘。
2000年结婚后,做饭的机会多了。为了丰富孩子的食谱,照着记忆试着炸藕盒,又香又酥又有肉又有菜,孩子特别爱吃,经常是直接上手拿,好吃到停不下嘴,没开饭就吃饱了。这道菜也是我家春节必备菜。
步骤如下:
1、剁好的猪肉馅放入盆中,倒入花椒水、盐、十三香、料酒、生抽、蚝油,与葱姜末搅拌好腌入味备用。 2、面粉和淀粉以1:1比例混合,加入一个鸡蛋,慢慢加水搅拌成糊状,用筷子挑起面糊慢慢滴下就好。 3、藕削皮洗净,切成藕夹,即中间一刀不切断,太薄加馅时易断,太厚影响口感。
4、将腌好的肉馅塞入藕夹中,压实,将封口处多余肉馅去掉弄整齐。 5、锅内倒入油,六七成热时,将藕夹挂上糊下油锅,油温不宜过高,来回翻面,两面炸至金黄色捞起。
米粉肉
讲述 | 左遂
这道菜在饭店叫粉蒸肉,我们家里叫米粉肉。过去是按我们自己家的方法做,先把五花肉切成四方块,用锅煮至五成熟,出锅后切成大片,把江米提前炒黄,铺在案板上,用擀饺子皮的小擀面杖把炒好的江米擀碎,把切好的肉片两面都粘上江米。
然后肉皮朝下摆放蒸碗中,每碗十片肉,每碗里放一个大料,三瓣蒜,一节葱,三片姜,然后再把调好的高汤每碗加两勺,高汤就是煮了肉的汤里面加入盐,味精,酱油,白酒。加好这一切上锅蒸两个小时,下来拿一个盘子盖在蒸碗上,翻过来盘子就朝下一碗粉蒸肉就展现在眼前了。
因为婚宴、过年常吃这个菜,感觉和我做的口味不一样,才知道别人都是用生肉直接做,不提前煮。
这道菜我好多年没有做了,今年决定用这种方式做一次。区别是生肉切片后要和擀碎的江米放进盆里,加花椒水和料酒煨一晚上,其他的方法和我的老方法一样。
因为每年包粽子之前江米要泡三天,粽子要煮四个小时,所以我总担心江米没有泡,蒸的时间短了怕米硬,所以前天晚上硬是蒸了三个半小时。我知道蒸锅里的水最多只能坚持140分钟,所以提前在另一个火上烧开一锅水,蒸锅里水快干时候,用两个毛巾垫手,一下端起蒸锅上的三层篦子,瞬间就把一锅开水倒入蒸锅,蒸锅水没有停顿当下就大开锅了,等于蒸汽没断,就这样顺利地蒸好了粉蒸肉。
猪肉白萝卜丸子
讲述 | 岳春青 上世纪80十年代开始,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饭桌上有肉有鱼有鸡蛋。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炸丸子、做烧肉,宿舍院里充满肉香。
我从小就喜欢喝丸子汤。小时候丸子汤一毛钱一碗,每碗有十个丸子,洒上葱花香菜,绿绿的一点缀,增色增香,味道美极了。我爷爷炸的丸子,外焦里嫩又香又好吃,我炸丸子的厨艺就是跟着爷爷学会的。
1、选二斤猪肉前腿,瘦七肥三,绞成肉馅。用料酒、姜米、五香粉、花椒水、适量盐,少许食用油、少许红烧酱油(也可用少许蜂蜜),搅拌均匀,备用。
2、把2个白萝卜洗净去皮,用扁眼擦子擦碎,再用刀剁几下,放在笼屉里控干水分,备用。
3、洗12颗鸡蛋,备用。
4、把控干水分的白萝卜放在肉馅里,搅拌一下,再放入1斤淀粉、3两白面。然后再放去掉皮搓成碎末的2个小馍头。把12颗鸡蛋打入馅里,用筷子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成糊状。如果有点稀就加淀粉,如果有点稠就加花椒水。尝好咸淡。
5、上火坐锅,倒入大半锅食用油,开火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容易炸焦糊,火小了会炸得拖油。等油温七成热时,用手把丸子馅挤成一个小圆球放入油锅中。往油锅里放丸子时要错开位置放,这样丸子不会粘连。等丸子定型了,用笊篱轻轻翻动,待丸子炸成金黄色,出锅即可。一盆外焦里嫩、色泽诱人、香喷喷的丸子就做好了。 我大约一个月就要炸一大盆丸子。猪肉、白萝卜丸子,荤素搭配老少皆宜,不油腻好消化。尤其在寒冷的冬天,早餐喝上一碗热腾腾的丸子汤,从里到外都感觉热乎乎的。 我们家老少三辈,都爱吃我做的丸子。孙丫头最爱吃糖醋丸子,孙小子最爱吃干炸丸子。丸子汤、干炸丸子、糖醋丸子、烩菜里的丸子,怎么做都好吃。 每次做好丸子,给孩子们多拿点,我们自己少留点。做的时候有点累,但是看到一大家子乐乐呵呵,我就开心。这就是人间烟火,这就是生活。
自己动手做熟肉
讲述 | 文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焦化厂上班。有一年春节前夕,食堂管理员彭师傅与采购小王为大家采购回物美价廉的猪头、猪肘、猪蹄,猪尾巴。不到十元钱就能买一个10多斤的大猪头,我想买,又怕做不好,有点犹豫。彭师傅主动给我讲了卤猪头的方法和步骤。我边听边问,用笔记下来。
生平第一次买回个生猪头。丈夫把猪头清洗干净,割去耳朵,把耳根切开,用剔尖铁筷子,在旺火上烧红后,把猪毛烫光,剩余少部分毛拿医用镊子夹掉。用擦猪石头再擦一下,两次清洗干净。放大盆里,用清水泡一天,除去血水。加酱油、盐、葱姜蒜、花椒、大料、酒腌制。 腌好后,直接把整个猪头放入大锅里,加水,炒糖色,放红曲煮好后,才发现弄笑话了——猪头应该劈成两半。闹笑话了。 煮完后本应趁热剔骨,把肉放置托盘里,用重物压制。可热猪头取半天出不了锅,最后只能就那样一刀一刀地割。那次做的猪头肉,虽然肉碎,但味道还挺鲜美。送一些给我父母,剩余的都拿到婆家一起享用。家人都说好吃,增加了我做猪头肉的信心。
从那次起,每年春节前,我都要做猪头肉。 一个猪头10斤左右,从不足十元到20元甚至八九十元钱,都都卤制过。经常在年前买两个猪头,做好后送亲戚朋友。有一年做了两个猪头,送亲戚朋友后,所剩无几,过年吃了两顿就没了。女儿说特别好吃,年后又买了一个,才满足了女儿的心愿。 2010年春节前两月,丈夫的一位徒弟请我们到他家吃饭 ,同去的还有徒弟的朋友与同学。我带去自制的卤肉让大家品尝。徒弟夫人小王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饭桌上大家都赞美我与小王合作的这顿饭特别好吃。徒弟朋友提议:你俩干脆开店吧。
这句话点醒了我。于是我们两家协商后行动起来。丈夫与徒弟负责货架与顶棚装饰、水电安装。我与小王购买了电子秤、刀具、大锅、托盘、油、各种佐料。徒弟朋友无偿捐赠了冷藏柜,姑妈送给我们围裙与许多佐料。就这样,我们开始走向市场。
不到一个月时间,我们做了300多斤猪肉、100个肘子、50个猪蹄、8个猪头,品种有烧肉、炸丸子、蒸丸子、酱肉、蛋卷、牛肉、猪头肉、猪蹄、猪肘子。因为货真价实、口味纯正,赢得好多回头客。接近年根时停止营业,休息过年。我们这笔生意不赔不赚。把剩余生肉加工成十多份,给两家过年用,剩余的送给亲戚朋友。本来打算2011年五一节女儿结婚后一起开个饺子馆,还购买了五张桌子与配套的凳子,以及餐具。结果还没等开业,化肥厂停产关门,我们被迫取消了计划。 小饭店没开成,但每年春节前一直都要卤些熟肉,左分右送,再留一点儿自己吃。有一次,一位同学骨折了不能下地走路,我为她卤制了熟肉、做好干粮,送货上门,让她踏踏实实过了个年,后来她逢人便说这件事。
做熟肉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乐事。只有今年因为冷冻食品检测出阳性,没有做。等疫情过后,再显身手吧。
烧肉里的记忆与乡愁
讲述 | 韩清莲
剪辑 | 黄珊
说起烧肉,今年80岁的韩清莲已经做了50多年了。这是他们家春节前夕必须要准备的一道半成品菜,一般小年一过就开始动手做了。
选择上好的五花肉切成10厘米大小,凉水煮开除血沫,再加入清水、调料煮至肉皮一戳就透的程度,捞出控水、晾干。然后涂抹蜂蜜,在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后,再放到煮肉的白汤中让它起泡。做了这么多年,一道道程序韩清莲早已烂熟于心。
她的老家在山西静乐县,姥爷和舅舅都是厨师出身,做菜很拿手。每年春节前,他们都会提前准备好烧肉,年夜饭肯定会上一道蒸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韩清莲从很小时候就在灶台前看着姥爷、舅舅做这道菜,从小看到大。虽然她没有动手做过,但耳濡目染,也早就把这道菜的做法记在了心里。
韩清莲结婚后,她终于有机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不断改进,把原来涂抹在肉块表面的黑酱换成了蜂蜜,炸出的肉颜色更鲜亮。韩清莲又把烧肉的手艺传给了她的女儿们,现在已经做得和她不相上下。这道菜串起了韩清莲家四代人的温暖记忆。
每次吃到这道菜,韩清莲总会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人。这也许就是乡愁吧。食物是具有印记功能的DNA,能让人瞬间回到不能回去的过去。
来源:太原记忆公众号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