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1-3-2 16:52

当科技与善意连接,打通了一条“回家路”

作者:半月谈新媒体
2月25日,字节跳动公益宣布,该平台发起的互联网寻人项目已开展5年,成功帮助15346个家庭团圆。5年前,2016年2月9日,今日头条一名员工弹窗推送了一条寻人信息。5小时后,家属根据头条用户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走失老人。“头条寻人”由此诞生。



5年间,“头条寻人”产生了一个个令人泪流满面的故事。“两岸寻亲”“无名患者寻亲”“寻找烈士后人”“寻找战友”“华人寻根”“寻找好心人”等多元化公益寻人寻亲项目也相继诞生。



“头条寻人”找回的第1350位走失者胡定远,1940年代辗转湖北、缅甸、东北,参加抗日,尔后孤苦台湾七十年,97岁时,终于踏上回家的路。



第4361位走失者汤利柏,年轻时是中国第二代战斗机飞行员,年迈后患上阿尔茨海默,走失25个小时后回家。



第7949位“走失者”蒋杏富,1950年7月在宁洋县剿匪斗争中牺牲,长眠于福建宁洋革命烈士陵园,因历史原因,亲人不知道他埋葬于何处。2018年在“头条寻人”和龙岩市委、市政府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后人……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中有欣喜与激动,还有那些遗憾与无奈,而在这些令人动容的故事背后是科技与善意的连接。



“用科技连接善意”是“头条寻人”常常谈到的词。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以及新基建的发展,“头条寻人”运用多样化的科技手段帮助“寻人”:以走失者失踪地点为圆心,运用移动设备、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向特定半径内的头条用户推送消息;2018年还上线“识脸寻人”“抖音寻人”,用技术提高寻人效率,找到走失者最快用时仅一分钟。从以前在电线杆上张贴一张张寻人启事,到现在“精准寻人”成为可能。



在科技技术的帮助下,笔者认为“寻人”难的是“持之以恒”,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做公益需要大量耐心,长期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能够坚持的背后便是科技所连接的“善意”。近年来我们常说“以人为本”,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需要“以人为本”,“寻人”当然更是。



志愿者、爱心人士和公益团体理解走失者的孤独无援、彷徨无助,走失家庭的悲痛欲绝、崩溃煎熬……沟通会上,一位志愿者排除万难坚持帮忙寻人的故事让在座众人潸然泪下,这位志愿者正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曾经被拐走苦寻无果所以深刻理解每一个“寻人”家庭的心理,她希望在帮助他人寻人的情况下也能寻找到自己的孩子。志愿者们抱着善意四处走访、奔波,期望走失者回家;“头条寻人”也是抱着善意,坚持做公益,利用更广泛的平台、启用更先进的技术,争取让更多人参与到“寻人”之中。



根据《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统计,我国2020年走失人口减少近75%。其中,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完善、脱贫攻坚、“头条寻人”的信息分发等技术能力提升,成为让走失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以善意使用科技,用科技助力善意传播,打通一条“回家路”。25日是元宵节前一天,“头条寻人”在此时举办五周年沟通会也是希望万家团圆。当天,“头条寻人”发起“dou来寻人”计划,依托字节跳动旗下抖音、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等平台,在更大的场景,用更多技术支持,连接更多善意帮助走失者回家。(文/张妍)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科技与善意连接,打通了一条“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