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1-3-5 13:35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一周科技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1.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2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首次公开亮相。图源:新华社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正式发布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2020珠峰高程测定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来源:南方+客户端)

2.100克月壤样品入藏国家博物馆



月球样本001号。摄像:宋杰

2月27日上午,“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开幕式暨捐赠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举行。国家博物馆以月球样品001号为中心举办展览,展出包括月球样品001号在内的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来源:南方+客户端)

3.嫦娥五号“旅月”稻种在广东扎根



嫦娥五号“旅月”稻种。摄影:张梓望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和返回器一起,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遭遇太阳黑子爆发,“星际穿越”22天后随同返回器顺利着陆。这标志着我国水稻航天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目前,这批珍贵的“太空种子”已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验室和试验田中种下。(来源:南方+客户端)

看直播,共同见证水稻成长>>>

4.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



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图源:新华社

2月24日10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1次飞行。(来源:南方+客户端)

5.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天问一号”飞行阶段示意图。图源:国家航天局。

2月24日6时29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将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同时,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将对预选着陆区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为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来源:南方+客户端)

6.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暂时存活

2019年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联合开展的新研究,将黑曲霉菌、沙棘盐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孢子运送至平流层。平流层是位于臭氧层上方的地球大气层的第二主要层,其条件与红色星球极为相似,是向其发送样品以确定微生物是否能在火星上生存的理想场所。

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暴露在非常高的紫外线辐射下,某些微生物特别是黑曲霉菌的孢子也能幸免于难。确切地说,这种微生物只能暂时存在于火星表面,但研究人员发现,孢子返回地面后可以复活。这项日前发表在 《微生物学前沿》上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太空旅行对微生物生命的所有影响,揭示这些微生物的潜在用途以及对太空旅行的威胁。(来源:科技日报)

7.英、美、中开发的新型智能隐形眼镜可监测血糖水平。

该款智能隐形眼镜的佩戴者可以通过眨眼来实现变焦,可以改善视力。其镜片中设计的蛇形传感器网可以直接与眼泪接触,可以测量眼泪中的葡萄糖水平。研究人员表示葡萄糖水平检测的用途不仅在于监测糖尿病,也可用于监测与血糖调节异常密切相关的中风和心脏病的并发症。研究的全部结果发表在材料学期刊《物质(Matter)》杂志上。(来源:科技日报)

你对哪些科技话题感兴趣?(可多选) 1.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100克月壤样品入藏国家博物馆 3.嫦娥五号“旅月”稻种在广东扎根 4.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 5.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6.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暂时存活 7.英、美、中开发的新型智能隐形眼镜可监测血糖水平 提交

更多广东科技权威资讯,请点击关注南方+“广东科技发布厅”

【整理】罗慧庭(实习)刘佳荣(见习)

【策划统筹】卞德龙

【作者】 刘佳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一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