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1-3-16 19:28

经济学家胡乱插手科技,会出什么洋相?

作者:王的学习笔记
任泽平。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研究院院长。



在受茅台方面邀请后发布微头条表示:“以茅台的市场地位,出一两个院士算什么?”








并且表示:“我们的科研院所评了那么多院士、花了那么多国家科研经费纳税人钱,除了发一些没人看的论文,也不知道做出过什么贡献,对了,还有不少学术造假、欺世盗名的。”



这就是对中国科技发展不了解、对科学内核不了解、试图用经济学解释一切的典型。



首先,出院士,并不是按照市场地位说了算,也不是按照卖出多少钱、市值多少、增加多少就业……等经济指标衡量。



任院长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地震局(副部级,目前为中国应急管理部组成单位),这么一个没有市场地位、卖不出什么钱、不能吸纳就业、不存在市值、甚至在行政主管部门中都偏弱势、在老百姓心里也没什么存在感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部门,出了非常多的院士:



(不完全统计17位)

马杏垣院士、刘恢先院士、曾融生院士、丁国瑜院士、胡聿贤院士、陈颙院士、邓起东院士、马瑾院士、丁国瑜院士、马宗晋院士、李玶院士、张培震院士、谢礼立院士、许绍燮院士、陈运泰院士、廖振鹏院士、欧进萍院士。



他们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建筑抗震设计、地震灾害影响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深刻地推动了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现在很多地学相关技术应用、区域开发、工程建设……都是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



如果按照卖出多少钱、市值多少、增加多少就业等经济指标衡量,那么应该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王健林、许家印、潘石屹、杨惠妍、李兆基、王兴、雷军、李彦宏……当院士,他们配吗?



当然,其中有个不要脸的去凑了一下院士的边,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因此以经济指标判断能不能出院士,是一种经济学家的想当然,是把经济作为框定世界一切规律的妄念。不论从统计结果还是从院士遴选规则,经济指标都绝不是关键项,我相信任院长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还是强行将二者关联,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个指标老百姓最买账,最能煽动舆论,就能把“茅台院士”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化。



从很多相关评论也看得出来,不少老百姓以朴素的观念支持任院长的“经济指标判别大法”,说明确实管用。



其次,任院长表示“花了那么多国家科研经费纳税人钱,除了发一些没人看的论文,也不知道做出过什么贡献”。



论文不是没人看,只是看不懂的人不看而已。



科学前沿本来就不是普通人看的东西,普通人连边都摸不着,只能远远瞭望,但是不等于科学家甚至院士没有贡献——你不知道就等于没有贡献?



其实要知道院士们做了哪些贡献很简单,只需要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稍微看看就知道,任院长又不看,又说不知道有啥贡献,这未免也太那啥了吧?



就算没时间看,中国现在科普工作做得也不错了,经常有新闻报道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相关贡献,随便搜索一下也行啊?



不!人家任院长就是不搜索,就是要说不知道,你能怎么样?



最后,任院长强调“还有不少学术造假、欺世盗名的。”



学术造假、欺世盗名在科技领域确实存在,前段时间不是还有饶毅举报裴钢院士吗?学术造假、欺世盗名绝不容许,这在哪里都不行,但是这种院士有多少?



任院长用“不少”来表达,是不是有点欠妥?究竟“不少”是多少?要不要一一列举哪几个院士在哪些地方学术造假、欺世盗名?作为院长应该会有实锤证据吧,要不然岂不是变成信口胡说、张嘴就来了?



将极少数疑似学术不端行为上升为整体院士普遍存在的行为,或者把本不是院士的学术不端行为,春秋笔法写得让读者看起来好像是院士的不端行为,这种写法合适吗?负责吗?是一个经济学家应该有的样子吗?



当然了,我们知道不少经济学家确实喜欢胡咧咧,比如:谢国忠、王福重、薛兆丰以及其它。



但是我不怪经济学家们,因为经济学这种不能证伪、大部分基于归纳而不是演绎的理论本身就很粗糙,应用范围有限,待在自己的领域不会有什么问题,也还是有其价值。



怕就怕经济学家们闲不住,学了经济学就要把经济学到处用,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己是个锤子看啥都是钉子,这将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



希望经济学家们摆正自己的位置,经济的归经济,科学的归科学。如果非要用经济去干扰或指挥科学,那么必然会既不经济,也不科学。



这方面科学家就做得很好,院士更不用说了。人家两院院士才不会用本专业的东西去干扰经济学、干扰经济,更不会胡乱评价经济学家(也可能是没兴趣)。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家胡乱插手科技,会出什么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