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卫生体系成功秘诀:完善的医疗制度
作者:参考消息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2月24日报道,以色列的疫苗接种成功开展,其秘诀之一是其“贴心的”医疗卫生系统迅速向全体居民发放疫苗。几乎每个以色列人都有四种健康保险之一。专业人员将900万公民的医疗记录数字化,因此所有的疫苗接种对象都会按照先后次序获得接种通知。
报道称,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设法克服重重阻碍,避免在医疗卫生问题上陷入野蛮资本主义的泥沼,进而创建了一种较为完善的社会医疗制度,即现代以色列国父西奥多·赫茨尔所说的“互利共生”。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犹太工人总工会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作为并不值得称道。工会强迫职工支付会费,而作为回报,职工的利益只能获得最低程度的维护,同时获得所谓的“健康基金”作为医疗保险。从职工那里获得的资金大部分并没有用来改善医疗卫生状况,也没有用来提供新的医疗服务,而是用来维持这个庞大繁冗的体系及其高额债务。更糟糕的是,缴纳“健康基金”的比例是倒挂的,退休职工要支付工资的7%,而高薪在职职工所需支付的费用却更少,仅占工资的2%。
报道介绍,除了职工,普通市民只能购买马加比医疗保健服务公司等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然而,要想获得投保资格,申请人必须身强体壮,否则就会被拒保。理由很明显:保险公司一向唯利是图。前工党卫生部长、以色列改革家海姆·拉蒙曾嘲笑这些保险公司说:“我听说你们接待新客户的办公室在七楼,而且没有电梯,因为只有能爬上去的人才能成为你们的客户。”
在拉宾工党政府执政期间,以色列通过了《国家卫生法》,其宗旨是让每个以色列公民都拥有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自然权利。根据规定,职工不再向“健康基金”缴费,而是通过国家保险的方式向国家支付费用,而国家无权将这些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以外的目的。
据法律规定,职工根据其收入高低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费,从其收入的3%到5%不等,而企业主也必须缴纳类似的金额。国家收到这笔巨额资金后,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配:首先,建立一个医保交易所,列出所有保险公司必须提供的强制性补救措施清单,比如禁止保险公司将慢性病排除在医保覆盖面之外;其次,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的分公司数量按比例分配资金;第三,对接纳老年人、重病患者的保险公司给予特殊津贴,以确保最需要的人群能在经济上获益。
报道指出,国家的作用是监督保险公司履行其义务、建立医保交易所以及合理分配资金。此外,如果保险公司计划在城市周边地区建立医疗中心,还可以获得额外奖金。
报道提到,职工每年可以更换两到三次保险公司,这就增加了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保险公司则可以利用支付美容院、牙科或瑜伽课程费用等优惠措施或附加险来吸引客户。到2021年,已经有80%的以色列人在4家保险公司中的1家购买了保险。
以色列正凭借完善的社会医疗制度对抗新冠病毒。国家允许私营部门创造财富(以色列的平均年薪是4.6万美元),随后由政府进行再分配,以期建立一个真正的福利国家。(编译/刘丽菲)
来源:参考消息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