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我国科技领域突出问题
作者:学习中国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但是我们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仍然有一定差距。3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在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
视野格局。“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很多挑战、风险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很多发展与机遇也需要各国携手前行。特别是科技领域,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兴技术,如果闭门造车、埋头苦干,很容易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有一些创新技术和产业,需要各国合作互助,仅凭一个国家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还不够广阔,国际科技合作的方式还有待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此外,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还应着眼于全球,积极创新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
创新能力。早在2016年,习近平就指出:“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这形象的比喻直指我国科技领域和经济发展的最短板。要补齐这块短板,必须抽丝剥茧找到根源所在。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基础研究是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而我国的基础研究短板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还有像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能力也都有待突破。我们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资源配置。在科技创新领域,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科技创新效率就显著提高;否则,科技创新就会受到阻碍。当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许多重大决策落实还没有形成合力,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还不够,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科技创新效率低;同时,配置手段的行政化使我们不能有效观察科技资源配置对市场信息的有效反应。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是我们当下的一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体制政策。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另外,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究其根本原因是人才发展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还不够健全。在科技领域,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发现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才能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直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这些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