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去年大赚149亿,为何股价狂跌?
作者: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信证券作为龙头券商,近期股价表现一直乏善可陈,叠加高额配股这一利空影响,使一部分投资者失去信心。”
国内首个万亿资产券商诞生!“券商一哥”去年大赚149亿,为何股价狂跌?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券商一哥”年报来了。3月18日晚,中信证券披露了2020年成绩单,营收、盈利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净资产收益率亦增至8.43%,创下五年来最高水平。最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资产规模突破万亿,成为国内首家突破万亿的券商。
不过,与稳健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中信证券不仅热议不断,而且股价跌跌不休,自1月12日以来,区间跌幅近20%,超过半数以上的券商,市值蒸发979亿元。除此之外,在过去一年,中信证券“券商一哥”的宝座亦多次面临挑战。
“券商一哥”到底怎么了?透过财报或许能管窥一二。
65亿巨额计提影响净利
“踩雷”康得新
2020年全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为543.83亿元,同比增长26.06%;实现归母净利润149.02亿元,同比增长21.86%。
看似业绩稳健增长,但与同业相比,有些不尽人意。前不久,中证协公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逾24%,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8%,全行业127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
之所以业绩增速有所减缓,或许是巨额的减值计提拖了后腿。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与年报一并发出17份公告里,还有一份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的公告,经审慎评估,中信证券2020年计提各项信用减值损失合计65.81亿元,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5.53亿元。
然而这次巨额减值计提也直接使中信证券减少了49.32亿的净利。
中信证券在公告中说明了计提明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2020年计提48.79亿元;二是计提融出资金减值准备7.11亿元;三是计提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币5.55亿元;四是计提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减值准备人民币3.34亿元”。
国内首个万亿资产券商诞生!“券商一哥”去年大赚149亿,为何股价狂跌?
显而易见,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计提最多的资产项目。对此,中信证券解释称,“影响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重大变动的原因包括个别买入返售合约交易对手方违约,且担保物价值下跌,导致本公司的信用风险敞口不能全额覆盖”。
之所以如此,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查阅财报注意到,中信证券踩了最大的一个“雷”——康得新。财报显示,因丰实云兰与中信证券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时违约,康得投资集团也未能及时履行保证责任,代丰实云兰向公司偿还相关债务,涉及代偿资金14.18亿元。
去年5月22日,北京一中院作出执行裁定,将5687万股康得新股票作价抵债给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被迫”成为康得新第六大股东。由于涉嫌财务造假,康得新强制退市即将进入最后阶段,而中信证券将蒙受巨额损失几乎板上钉钉。
资产规模首破万亿
超600万资产高净值客户达2.7万户
国内首个万亿资产券商诞生!“券商一哥”去年大赚149亿,为何股价狂跌?
中信证券财报另一看点则是资产规模突破万亿。这也是国内首家资产规模突破万亿的券商。截至2020年末,中信证券总资产达1.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00%。
具体到各个业务板块上,中信证券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客户方面,截至2020年末,中信证券客户数量累计超过1090万户,掌握了8.5万亿的客户托管资产。财富客户数量12.6万户,资产规模人民币1.5万亿元。优质客户也有不小的体量。人民币600万元以上资产高净值客户数量2.7万户,资产规模人民币1.3万亿元;财富管理账户签约客户1.3万户,签约客户资产超人民币1700亿元。
“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发展,提升资产配置服务能力,推动财富客户及其资产规模稳定增长,优化业务收入结构......逐步建立为境内外高净值客户提供全球资产配置和交易服务的全方位财富管理平台,更好地满足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传承需求。”中信证券对2021年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许下这样的展望。
经纪业务方面,2020年度,中信证券及中信证券(山东)、中信证券华南代理股票基金交易总额28.6万亿元,港股通交易量市场份额10.92%,代销金融产品人民币9447亿元,公募及私募基金保有规模超人民币3,000亿元,财富配置投资业务规模步入百亿级别,注册投资顾问队伍人数保持行业第一。
对此,中信证券表示,坚持经纪业务本源,保持并扩大经纪业务收入领先优势。探索搭建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推动传统营销模式向内容营销新模式、数字化智能营销新模式转变,提升获客留客效率,做大客户市场规模。
投行业务方面,2020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58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3135.99亿元(含资产类定向增发),同比增长12.08%,市场份额18.94%,排名市场第一。其中,IPO主承销项目39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435.85亿元;再融资主承销项目119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700.14亿元。
“2020年,境内股权融资方面,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公司加大科创板、创业板等IPO客户覆盖力度,年内完成的IPO项目承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3%。”中信证券进一步表示,《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修订后,公司重点布局定向增发业务,完成52单现金类定向增发项目,合计发行规模人民币831.01亿元,市场份额占比17.53%;完成15单资产类定向增发项目,合计发行规模人民币1084.8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31.21%。
高额融资惹争议
股价跌跌不休、市值蒸发979亿
与各项不俗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中信证券不仅热议不断,而且股价跌跌不休。
2月26日晚,中信证券披露了关于配股公开发行证券预案,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0亿元。也就是这则“巨额融资”方案将其推向风口浪尖。
公告一出,投资者一片哗然,甚至有网友认为中信证券“不讲武德”。一般情况下,配股是向所有股东进行配发股份,由于折价配股,一般具有强制性,如果股民不参与,自己所持股份市值将缩水。而根据中信证券自己测算,在净利润增长10%的条件下,公司每股收益将在发行后摊薄至1.22元。
中信证券配股原因之一是其当前净资本规模已无法满足其未来的业务发展需求以及监管要求。不过,投资者并不“买账”,次日开盘中信证券股价大幅跳水,盘中一度大跌超8%。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信证券作为龙头券商,近期股价表现一直乏善可陈,叠加高额配股这一利空影响,使一部分投资者失去信心。”
除此之外,作为券商行业的龙头,有关中信证券“券商一哥”之争的热议也未间断过。去年7月、8月,中信建投市值几度超越中信证券。而今年年初,净利润仅有中信证券三分之一的东方财富也一度超过“券商一哥”中信证券,成为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券商企业。这也曾让中信证券陷入“尴尬”。
据大河报·大河财立方统计,2020年以来,东方财富股价上涨96.8%,今年年初,东方财富股价一度涨至40.57元,相比2020年的最低价上涨200%。而中信证券方面,去年7月以来,中信证券的股价一直处于震荡之中。2020年8月,中信证券股价最高一度触及34.35元/股。
而今年,虽然证券板块整体处于下跌状态,但是中信证券自1月12日以来,区间跌幅近20%,超过半数以上的券商,市值蒸发979亿元。截至3月19日午间收盘,中信证券股价为23.45元,微跌0.42%,市值3031亿元。
今年以来,有关“券商合并”的传闻不断,外资券商亦在加速在华布局。面对“内外”压力,中信证券曾在配股方案里“霸气”表示:“响应国家战略,打造航母级券商。”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值得期待。原标题:国内首个万亿资产券商诞生!“券商一哥”去年大赚149亿,为何股价狂跌?
责编: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