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无线”真是未来?为何现在迟迟不能普及?
作者:太平洋电脑网随着物联网、可穿戴和便携式设备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越来越高,然而杂乱无章的充电线总会让我们感到头疼。如今,市面上支持无线的产品越来越多,目前发布的旗舰手机基本标配无线充电,既然无线这么好,为何现在迟迟不能普及?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来科普科普关于无线充电的那些事。
1、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其实无线充电并不是什么新技术黑科技之类的,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家喻户晓的科学家法拉第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到十九世纪末,另外一位科学界大咖尼古拉特斯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谐振感应耦合”现象,实现了白炽灯泡的无线点亮。谐振感应耦合是指:当两组线圈频率相同时,就会发生耦合现象,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电力传输。
今天虽然很多技术都能实现和支持了无线充电,但是总结下来几乎主要是由这四种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技术应用:电磁感应方式、电磁共振方式、电场耦合方式、无线电波方式。
现如今流行的手机无线充电原理也和100多年前一样,一个无线充电器一般包括交流电接口、电子振荡器以及线圈。线圈是由铜线缠绕而成,当变化的电流经过线圈时,就会产生感应磁场,通量的大小取决于线圈数量、直径间距和电流大小。手机接收端的结构也是如此,有一个线圈,当手机贴近充电器时,充电器线圈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将会在手机内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电流经过整流器和稳压器,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从而给手机的电池充电。
目前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是最常用的无线充电技术,该技术更成熟,充电效率更高,电路结构相对简单。这个技术标准是由“无线充电联盟 WPC”制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QI标准”,QI在汉语中读做“气”,意为无形的能量。这个联盟的成员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有三星、苹果、华为、联发科等等。
2、无线充电的辐射如何?
目前没有实验数据表明,无线充电会给人体带来健康的负面影响。直到今天还是有人还认为手机、WiFi信号甚至基站信号产生的辐射会影响人类健康,之前还有新闻提到某个地方居民因为害怕5G基站的辐射,把基站拆除的报到。
辐射分为电离和非电离,毫米波不同于于α、γ和β射线,它不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不会使物体产生任何DNA变化,目前还没有实际实验证据表明这些无线电波对人体有害。
3、无线充电伤不伤设备?
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个潜意识呢?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受到早年电池特性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主要因为以前电池是镍氢电池,这种材料具有记忆效应,那时候最好是建议电池用完电之后再充满。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的电子设备采用的电池都是锂电池,这类电池没有原来的那种记忆效应,反而提倡经常充电。也就是说现在建议是不要等到电量过低时再充电,这恰恰很好地符合了无线充电随用随充的优势,更利于保持锂电池的活性。
目前手机电池基本能够在500次完全充电循环后,还能够保持80%原有的蓄电量,而这里的一次充电循环是指电池完全充满再完全消耗掉的次数,并不是指充电次数。所以笔者建议大家随用随充,不要等到电量耗完再充,也不要充的太满。
4、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未来有线充电是否会被完全取代?
还是先说我的预判:短期内不会。目前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线充电方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限制就是,手机和无线充电器需要规整地贴合放在一起。有时候甚至会遇到手机放歪了,或者戴着保护壳,可能就无法充上电的情况。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改善和进步,但是在很多场景,这种需要贴合在一起的电磁感应式充电方式限制了设备的便捷实用性。
隔空充电技术在今年初小米和摩托罗拉都有相关技术演示发布,但是其5-10W的功率和数米内的空间距离限制以及损耗率等问题依旧需要突破。
无线充电器的便携性也是限制其发展的另一个因素,目前无线充电器的体积通常比较大,且重量上甚至比手机还重。这还不算完,还需要给无线充电器搭配一个充电头和数据线。这样的条件就制约了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场景,目前主要使用场景还是在办公室、家庭等固定场所内。
同时无线充电设备的价格和充电速度同样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支持无线充电设备的价格目前普遍比有线充电设备价格更昂贵,导致其普及率受到一定限制。无线充电速度和有线充电相比,目前还是有线充电速度更快一些。
在去年10月有手机厂商宣布已经支持了80W的无线秒充,已经接近目前市面上最快的有线快充,但是其效率和成本及普及率依旧有限,仅在少数高端旗舰机型上采用。
无线是未来的趋势,现在之所以还没普及,其中的原因有实用性的限制、物理空间的限制、充电功率的限制以及成本的限制等等。但是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很多手机厂商们都在无线充电领域积极研发,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真正普及的时代提前来临。
例如近日刚刚发布的魅族18pro上,则支持了40W的无线充电;荣耀V40支持了50W的无线快充;还有在去年发布的华为Mate40pro上就支持了50W的无线超级快充等等。正是这些厂商们在不断地研发攻克技术难关,得以让这几年无线充电速度迅速拉升,从最开始的5W到7.5W再到10W、15W等等,让无线充电的普及率也大幅提升,同时也在改变着消费者们的使用习惯,让科技助力美好生活。
正是这一次次大胆的尝试,技术一次次革新,让科幻变成科技。我相信,彻底摆脱电线的束缚,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近。
太平洋数码春季活动来啦!
全民一起“春日FUN肆嗨”~
3月21日 周日12-16点
来现场 免费玩丛林射击
最高可获得华为手表一支哦~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