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的时代落幕,撕裂的德国将去向何处?
作者:不严肃问题研究室这几天西方世界大联欢,美国、英国、荷兰、瑞士、德国都在闹。
美国和英国都有上街的传统,美国主要是种族问题,每年不闹那么几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美国人;而英国人则是不爽政府久已,只要政府在现有的体系里动手脚,英国人就上头。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一根筋的德国人居然也上街了,近两万人走上大街抗议防疫措施,期间还和警察发生了冲突,德国警察把辣椒面和喷水车都用上了,画面感一点不输前面提到那两位。
其实早在去年8月,柏林就爆发了反防疫措施的示威抗议活动,近4万的德国人不戴口罩上街暴走,最激烈的时候,刁民们举着德意志帝国时期的三色旗冲击德国国会大厦。
这些暴走的德国人里混入了大量的阴谋论者和极右翼分子,如果大家不清楚德国的极右翼分子,可以理解为“新纳粹”。这些人反对接种疫苗,认为疫情是政府导演的一场大型情景剧,目的是为了给医药公司创收;还认为5G手机网络拥有强大的监控能力,德国政府力推5G是为了监视国民;还有人觉得政府的防疫措施就是一种集权主义的展现。
反正吧,西方反智人民的思路都差不多,只不过德国人普遍教育水平高一些,逻辑上要比盎格鲁撒克逊人更严谨。
如果说这种极为反智的段子出自美国,那真是一点也不奇怪,美国社会早已二次元,精英统治世界,而朴素的美国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到现在还认为地球是上帝创造的,进化论是歪理邪说,农村里神棍遍地,白宫都搞过降神活动。
但问题是,德国人也开始反智了,这就不太好理解,毕竟德国的全民教育是业界良心,德国能够两次从战败国爬起来,靠的就是全民教育,显然德国的问题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样简单。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默德国的情况,德国统一30年,但内部的撕裂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
01
德国今天的问题还要从东德、西德统一说起。
德国虽然起步晚(1871年才建国),但德国人却异常冲动,祖传手艺就是当兵打仗,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结果也被肢解了两次。
1948年6月,苏军带着钢铁洪流首先冲进入柏林,为了控制整个城市,苏联搞了一个“柏林封锁计划”,把柏林与外界所有道路全部交通管制,同时切断柏林的物资供应,以此逼着英美同意苏联独占柏林。
没想到的是,英美发动了史上规模空前的“柏林大空运”行动,把西方阵营能调动的飞机全都派往柏林运送物资,整个行动共飞行了约28万次,投放物资达230余万吨。
见封锁无效,1949年5月,斯大林才下达命令解除对柏林的封锁。
柏林危机的后果就是导致德国一分为二,英法美占领的三个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也就是西德;苏联占领的地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就是东德。东西两徳也自然加入了两个阵营,各自实行完全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随后,两徳的关系就跟南北朝鲜的情况差不多,整个冷战时期,两德的外交完全要靠大哥指导工作,西德这边的工作流程比较复杂,想干什么事首先要得到美国的鼓励、英国的支持,然后再去说服旁边的法国;东德就简单多了,重大外交必须请示苏联老大哥。
冷战期间,东西德的外交就跟“过家家”一样,今天南斯拉夫和东德谈朋友,当天下午西德就宣布与南斯拉夫断交;第二天古巴又和东德搞暧昧,西德马上和古巴断绝来往。1965年,东德的主席访问埃及,西德再次跳出来威胁断交,结果埃及不仅不鸟西德,还联合十个阿拉伯国家一起和西德断绝了外交关系,此后西德的情绪也就稳定了下来。
整体而言,东西德生活水平完全和美苏的经济挂钩,冷战前半段,苏联靠着石油经济突飞猛进,油价高的时候经济还能压美国一头,东德靠着大哥供血,日子也还不错。进入80年代,美国联合沙特打压油价,苏联经济雪崩,内部问题就扛不住了。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此时苏联内部以及整个东方阵营的经济和信心都出现了严重危机,戈尔巴乔夫为了扭转局面,开始乱带节奏。
戈尔巴乔夫
他在外交上主动与美国示好,并放弃军备竞赛,这倒没什么问题,因为当时苏联的经济不允许了;对内宣布苏联不再指导东欧各国的政治工作,各国想干啥就去干吧,老大哥以后不替你们操心了。
东欧各国几十年来一直向老大哥早请示晚汇报,如今幸福来得太突然,再也没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了,各种疯、各种野、各种的幺蛾子也就冒出来了。
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波兰,了解大波波的就能理解它的心态,几百年里一直和老毛子是世仇,先后两次被灭国都跟俄国人脱不了关系,如今苏联虚了,波兰马上宣布修宪,脱离华沙,还把国号和国徽也换了,随后就跑去西欧聊加盟。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其他的不安分小弟也纷纷效仿,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马上有样学样,东欧剧变,这是戈尔巴乔夫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苏联和东欧发生政治地震,但东德受到的影响却非常小,这是因为苏联一直把东德当成社会主义经济成果的展示窗口,玩命地给东德输血搞建设,而东德政府也把大量财政投入到国民福利中,80年代之前,东德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点不比西德差。
更关键的是,东德政府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非常不屑,甚至在1988年的时候把大部分的苏联报纸、期刊都给禁了,老百姓根本不清楚苏联和东欧发生了啥。但到底是纸包不住火,无论东德政府的防范措施有多强,都架不住旁边的国家一个接一个变颜色。
1989年5月,匈牙利拆除了与奥地利边境上的防御工事,大量东德人涌向匈牙利边境搭起了帐篷,准备从那里进入西德,到了9月,匈牙利政府宣布开放边界不再管制东德人越界,结果东德老百姓开始举家进入奥地利,然后再偷渡到西德。而西德的老百姓听说东德那边的亲戚来了,举着标语带着礼物前来慰问,这就更加刺激了东德老百姓往西德跑。
在如此大规模的偷渡浪潮背景下,东德政府通过各种强硬手段防止老百姓外逃,这就引起民间和反对党的不满,甚至戈尔巴乔夫也跑过来劝东德领导人放弃治疗:“人民愿意去哪是他们的自由,你拴得住他们的脚也栓不住他们的心啊,另外你看你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是不是该考虑退休了?我认识一家养老院的院长,要不要推荐给你试一下?”
当时的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听完顿时觉得两眼发黑,东德政府长期以来把苏联当成解决危机的靠山,没想到戈尔巴乔夫的一番话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还让东德内部的矛盾公开化了,昂纳克对苏联彻底失望,一个星期后就递交了辞呈,撂挑子不干了。
虽然两徳统一主要在于东欧剧变和大国的态度,东德政府原本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但戈尔巴乔夫的骚操明显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昂纳克下台后,新政府彻底放弃了治疗,原先为阻止人民外逃的旅游禁令也废除了,至此,两徳统一的大剧拉开帷幕。
02
旅游禁令废的当晚,东西德的老百姓就跑到柏林墙边搞联欢,几万人爬上墙头喝酒、蹦迪,守墙的士兵全当没看见,柏林墙也就成了摆设。
东德政府觉得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没必要再压抑老百姓猎奇的心了,干脆开放边界,让大家去西德逛一逛,满足好奇心后回来好好过日子。
这就跟开闸泄洪一样,数百万计的东德老百姓开着车带着一家老小跑去西德一日游,结果造成东西德两边的每条公路都发生了严重堵塞,大部分人逛完西德就回家好好上班了,但仍有近万人趁机黑在了西德不回去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平均每天就有2000多人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东德政府掐指一算,好嘛,按照这个速度,一年下来东德就要跑掉百万人口。而西德政府也坐不住了,原本计划让东德人来拉动消费,结果消费没拉起来反而还多出几十万张嘴,自己的财政也吃不消了。
在这个背景下,西德最先提出了统一计划,而东德的政府原本想要恢复旅游禁令,但几个月下来,几百万的东德人参观完西德后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民间一边倒地向往西德生活,各种的民间组织和政党要求政府和西德谈统一,东德政府也装不下去了,干脆同意了西德的提议。
接下来就是双方大佬的态度了,英法美对德国统一的表态非常模糊,只是说时间不成熟,让西德再等等,其实英法美是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国的,特别是法国,因为历史上的德国把法国搞的非常酸爽,一个强大的德国永远是法国人的噩梦。
英法美不想留下骂名,干脆就把问题甩给了苏联,他们觉得德国和老毛子也是血海深仇,按照正常逻辑苏联人是绝不会让德国统一的。但没想到的是,戈尔巴乔夫的魄力远超正常人理解范畴,而且此时戈尔巴乔夫被国内搞的灰头土脸,他还指望着德国能拉一把苏联的经济,所以戈尔巴乔夫明确表态苏联愿意接受一个统一的德国。
既然苏联都放水了,那英法美也不好再阻拦德国统一。1990年9月12日,英法美俄一致宣布支持德国统一,苏联甚至表示不反对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五大常里的四大常都同意德国统一,那八杆子打不着的中国就更没理由阻止这桩婚事了。
德国就这么兵不血刃的统一了。
03
原本德国统一有几种方案可选,但最终还是西德合并了东德,因为合并之前东德的经济几乎快崩了。
冷战期间,苏联一直把东德当作社会主义经济成果的展示窗,东德的各种经济指标都排在东方阵营的前列。
1988年前,东德99%的家庭已经用上了洗衣机、电冰箱,96%的家庭拥有电视机,一半以上的家庭有私家车,几乎每个人的工作都是铁饭碗,国家提供廉价的住房,学校和医院的配套设施也堪称完美,东德人均消费的肉蛋奶完全碾压西德。
80年代东德家庭
东德人基本生活富足,也不缺钱,唯一缺的是花钱的地方,因为东德搞的是计划经济,所有物资都是按需供应,政府还大量补贴民生,这让东德物价非常便宜。
但问题是,人民的需求可不光是吃饭睡觉打豆豆,他们还需要穿个牛仔裤蹦个迪,顺便搂几眼《花花公子》、岛国动作片啥的。所以只要东德的国营商店进口一批外国货,基本上就是秒光,而那些西方世界里的糟粕,就需要通过人脉或者黑市来购买了。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苏联的经济不行了,奶不动阵营里的小兄弟了,此时的东德财政收入早就无法应对日益沉重的政府开支和福利建设,国企和事业单位普遍亏得一塌糊涂,政府背上了3000多亿马克的巨额债务。
经济这事吧就怕比较,同时期的西德却活出了人样,80年代的西德俨然已经成为西欧的经济引擎,1989年时,西德的GDP总量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西德的马克是欧洲的硬通货。
德国统一太过顺利,甚至没有流过一滴血,以至于很多问题都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感掩盖了。不过很快,统一的代价就来了。
德国统一后,西德自然要承担下东德的基础建设、政府债务和全民福利,因此,西德政府只能向个人和企业提高税收。每年西德向东德转移支付的资金相当于GDP的3%-4%,10年里,西德为统一付出的经济代价约为2万亿美元。
问题是,东西德两边的差距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拉平的。统一后,德国东部的市场上出现了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各种商品,但原有的经济体系已经崩塌,企业大面积倒闭,失业人口最多时达到近400万。
这就非常尴尬了,西方的糟粕是有了,但钱没了。
东部的经济远落后于西部,年轻人和高端人才大量流向西部,直到今天差距仍未抹平。
怎么说呢?
当初东德人的理想很丰满,认为统一后就能过上好生活,但现实却非常骨感,两徳在软硬实力上差距太大,导致统一进程中东德缺少筹码,很多问题没能解决,东德经济困境一直延续至今。
04
自统一以来,德国政府就一直在为缩小东西差距而努力,不过努力并不代表鸿沟就能消失。
1991年德国东部人均的GDP只有西部的32%,到了2019年,增长至69%;1994年东部的失业率为14.8%,2019年降至6.4%,同年西部的失业率是4.7%。
统一后的十年里,东部的人口流失也得到了改善,近几年还出现了西部人往东部跑的反潮流,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城市的房价太贵,德国人白天在西部上班,晚上回到东部睡觉,和燕郊的情况类似。
德国东部城市
不过,东部在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上仍然非常落后,薪酬水平也远低于西部。
德国的500强企业里,有93%在西部,东部只有可怜的35家,这就造成东西部城市的财政收入明显拉大,在东部的6个州中,除了柏林,其他五个都要比西部经济最差的州还要差。
经济的巨大落差就造成德国东西部的地域歧视,东部的年轻人都会刻意回避“老家在哪的问题”,东部村里的年轻人但凡有点志向的都跑到西部去发展了,留下来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社会闲散,后来居然还变异出一批“新纳粹”。
说来也可笑,东德曾是反纳粹的热土,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多年失修的苏联风格的建筑,德国统一后,由于经济失衡,反纳粹的土地上居然出冒了“新纳粹”。这倒是和二战前德国的情形有些类似,经济出现问题,社会就会刮起妖风。
最近这几年德国的右翼民粹党AFD非常活跃,已经引起欧洲的警觉。
2013年,AFD成立的时候,主流社会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认为不过是几个闲散人员搞出来的闹事小团体,如今这个政党却不断壮大,德国十六个州的议会里都有这个政党的成员。
2019年德国州议会大选,AFD在西部各州的得票率在5.9%到15.1%之间,而在东部,AFD高举“东部站起来”的口号,获得了超过20%的选票。AFD还成为东部地区30岁以下年轻人最喜欢的政党。
要知道默克尔所在传统大党基民盟在各州议会的得票率也仅为11.2%到40.7%之间,AFD已经成为德国的潜在领导者。
这倒是和美国的情况类似,当年川总之所以能够胜选,主要是因为社会资源被建制派掌握,底层人看不到向上攀爬的希望,所以干脆选个不靠谱的领导搏一搏,说不定还能单车换摩托。德国东部的年轻人大概也是这个想法。
当年纳粹能够迅速上台,主要手段就是煽动老百姓的仇富情绪,把犹太人和资本家描绘成社会的蛀虫,通过迫害犹太人来提升国家凝聚力。AFD的经营策略也参考了这一点,就是利用东西部的经济落差,煽动老百姓的嫉妒情绪,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如今,默克尔已经主政德国15年,期间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新冠疫情和川总不安分的四年,在退居二线之前,还主导了《中欧协定》,算是给德国和欧盟留下了啃老的资本。
德国的表现可以说完全配得上欧洲带头大哥的身份,但尴尬的是,德国老百姓不买账,先后爆发多次示威游行,矛盾都指向了默克尔政府,这里面都有AFD的影子。
德国统一30年,但内部问题却没有解决,极右翼势力利用难民和疫情问题,趁机攻城略地,社会也开始逐渐撕裂。
默克尔退休后,撕裂的德国将走向何方?
这个问题,也只能让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红红绿啊
柏林的模式 就是德国的未来啊!!
全民 社会救济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