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1-4-2 20:45

锐参考|刚抱团针对中国,美国就向盟友发出制裁威胁?

作者:参考消息

“美国回来了”——带着制裁“大棒”。

本周,美国以新疆问题为由,拉上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向中国发起无理制裁。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还制裁了“缅甸警方和军方高级指挥官”。

似乎制裁“上头”的美国,连盟友也不放过:当地时间23日(周二),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与德国外长海科·马斯首次会晤时,就针对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项目发出了警告。

而早先,布林肯在北约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达得更加直白:“拜登总统说得非常明确,他认为这一管道是个坏主意。这对欧洲、对美国来说,都不是好事。”

“我一定会借机重申上述观点,以及重申美国的法律要求我们制裁参与这一项目的公司。”

事实上,美国和欧洲已经不止一次为管道斗气。从稍早说,1987年,一本名为《盟友对战盟友:美国、欧洲和西伯利亚管道危机》的书就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欧洲如何因为苏联一条从西伯利亚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爆发争端,里根政府如何制裁这一项目,以及跨大西洋关系如何陷入冷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一。而此书的作者,恰恰是正向德国举起“大棒”的布林肯。

从稍近说,今年1月19日——也就是拜登政府上台前一天——美国开始制裁参与建设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的俄罗斯管道铺设船及其所属公司。

尽管如此,布林肯的制裁威胁还是“扎眼”又“扎心”。一方面,他是带着拜登政府加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承诺,来和欧洲“小伙伴”见面,而且是首次见面的。现在,世界不仅见识了美国的待客之道,更见识了美国的“做客之道”。

另一方面,不要忘了,不久前布林肯的同事是如何为盟友“挺身而出”的。就在中美战略高层对话举行前夕,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向澳大利亚媒体宣称,美中关系正常化取决于北京放弃对澳大利亚施压。“我们已经明确表示,在一个亲密盟友遭受某种形式的经济胁迫的时候,美国不准备在双边和独立的背景下改善关系。”现在,美国要如何解释自己对“亲密盟友”的“经济胁迫”呢?

美国从来不缺解释,无论哪届政府。布林肯能说出口的理由是,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项目,旨在分化欧洲,削弱欧洲能源安全”,不仅有违欧洲自身利益,还会削弱乌克兰。而布林肯说不出口、但路透社一针见血指出的是:“美国企业也想向欧洲出售液化天然气,取代俄罗斯,但俄罗斯天然气通常更便宜。”

还是那句老话: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美国这套老把戏,盟友也并非没有警惕。据德国《商报》报道,对于美国希望把北约变成“反华联盟”的企图,德国政府不以为然。“默克尔尤其坚持欧洲保持独立的对华政策,不仅要考虑价值观,也要顾及德国经济在中国的利益。”——毕竟,2020年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更何况,作为盟友,欧洲国家同样难逃美国的制裁“大棒”。

来源:参考消息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锐参考|刚抱团针对中国,美国就向盟友发出制裁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