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批!海淀13处革命文物名录公布
作者:北晚新视觉网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近日公布,包括北京大学红楼、天安门、双清别墅等15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出版物、个人用品、信件等2111件(套)可移动文物,其中海淀区有1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收录在内。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范围涵盖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包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
15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于全市16个区,充分印证了建党片区、抗日战争片区、建立新中国片区集中连片,串联带动平西、平北、冀东片区的分布特点。
此次公布的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包含重要机构驻地、战斗遗址、烈士墓、陵园、纪念碑、故居、旧居、纪念馆、纪念堂等,可移动文物包含出版物、纪念章、武器、个人用品、信件等,完整地涵盖了北京革命历史各个时期的各类文物,全面反映了北京革命文物资源的丰富与厚重。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走进海淀这1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清明假期,一起缅怀先烈,探寻红色印记。
·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坐落在海淀区温泉镇温泉风景区显龙山南坡上,1937年4月落成。1912年1月3日,驻守滦州(今河北滦县)的清军第二十镇军官王金铭、冯玉祥等人率部起义,后不幸失败。1936年,为纪念滦州死难烈士,由冯玉祥等人发起并赞助修衣冠冢和纪念塔。
纪念园坐北朝南,园内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石门、古碑、碑亭、石幢、碑屏、纪念塔等。其中纪念塔为八角七层实心密檐式塔,高12.2米。
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双清别墅 ·
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公园香山寺以南,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庭院。相传这里为金章宗“梦感泉”旧址,清乾隆十年(1745)营建香山时在此修建了“松坞云庄”,院内的“栖云楼”是当年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1917年,直隶水灾后,平民教育家熊希龄在香山创建“香山慈幼院”时将此处开辟为私人宅邸。1949年,中共中央曾在静宜园办公,毛泽东于1949年9月中旬,从香山双清别墅搬进了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并在这里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等重要文章,此间,中共中央、毛泽东指挥了渡江战役,筹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79年,双清别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20日北京市政府文教办报请北京市政府将双清别墅特批为第29个青少年教育基地。双清别墅现已辟为毛泽东在双清活动展览室。
从双清别墅东门进入庭院,院中有一放生池,长25米,宽20米。池北有一座六角亭,相传为金章宗在此睡梦感到泉涌。六角亭北5米即为毛泽东当年居住的房间,坐北朝南,门前立有2座石经幢,其中西侧的石经幢为古迹,刻满经文。房间西侧有一大石台,长4米,宽1.5米,石台北侧有石屏,中间立有佛龛,佛龛两边刻有对联“翠竹满庭瞻法相,白云一坞识宗风”为乾隆御笔。在庭院西侧的院墙上有清乾隆题字“双清”的摩崖刻石,该处也是双清泉所在之处。
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位于圆明园遗址西南角九州清晏遗址上。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李大钊等同志带领爱国学生、工人和各界人士在天安门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集会游行,遭到反动军阀武装镇压,死难四十多人。1929年,为纪念惨案中罹难的烈士,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将死难烈士安葬在此,并立此纪念碑。
1984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李大钊烈士陵园 ·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海淀区万安公墓内,面积2200平方米。陵园坐西朝东,陵园园门上方悬挂“李大钊烈士陵园”匾额,园内迎面为李大钊烈士的汉白玉雕像。墓后有一座宽4米,高2米的花岗石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手书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烈士撰写的碑文。
1984年李大钊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贝家花园 ·
贝家花园位于海淀区北安河村阳台山东麓下,始建于民国时期,原为北安河村闵姓私产,民国时期协和医院法国医生贝熙业租用此处辟为花园别墅。抗战期间,曾多次在此救护抗日同志,并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平西抗日根据地。
201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六郎庄烈士纪念碑 ·
六郎庄烈士纪念碑位于海淀区六郎庄村。墓碑由原村中真武庙碑改刻而成。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七支队,在北京五塔寺战斗中,有数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葬于六郎庄。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特立碑以志。
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 佟麟阁将军墓 ·
佟麟阁将军墓位于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8号。
佟麟阁(1892-1937),原名佟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人。七七事变时佟麟阁将军指挥二十九军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是我国抗战中最早捐躯疆场的高级将领。
佟麟阁墓坐西南朝东北,依山而建,水泥台基,水泥宝顶。
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 万安公墓 ·
万安公墓位于海淀区香山南路万安里,始建于1930年,由私人经营,1960年由北京市民政局经营,“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后修葺。公墓分金木水火土五区,并设骨灰堂、骨灰廊等。公墓内有李大钊烈士陵园,还安葬有爱国将领、学者、革命烈士、干部、民主人士等,现存各种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经常使用的建筑面积为1550平方米,各类建筑保护使用状况良好。
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 埃德加·斯诺墓 ·
埃德加·斯诺墓位于海淀区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坐落在原花神庙遗址上。墓碑为一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叶剑英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1928年首次来华,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次年著《西行漫记》一书。他是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1960-1970年曾三次来中国访问,著《大河彼岸》等书。对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
2013年由海淀区文化委公布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
· 北安河烈士纪念堂 ·
该纪念堂在海淀区苏家坨镇北安河村东头。1984年,当时北安河乡人民政府为纪念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北安河地区牺牲的先烈而建纪念堂,设立纪念碑,以纪念他们的不朽功绩。
2013年由海淀区文化委公布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
· 民先队夏令营抗日石刻 ·
民先队夏令营抗日石刻位于海淀区香山街道樱桃沟,1936年暑假,民先队在香山樱桃沟举办“平西樱桃沟抗日救国军事夏令营”。石刻为爱国进步学生所刻,分别为“保卫华北”“收复失地”二石刻。
2013年由海淀区文化委公布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
· 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 ·
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为原梁思成故居,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从1946年开始居住于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在此共居住八年。院内部仅存有建筑形式,内部装饰及家具等均已不见。梁思成,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2013年由海淀区文化委公布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
· 清华园车站旧址 ·
清华园老站在清华大学的南门外,建于1910 年,是一座古式的砖墙城楼,车站入口处有一块匾额,题写着“清华园车站”。清华园车站是我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亲自主持勘测、设计、修建的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老车站中距离北京城最近的一个车站。原清华园车站建筑面积 290.8 平方米,以主入口为中轴线,两边对称,包括售票处、候车室和货运仓库。车站坐西朝东,正面入口处横排匾额上镌刻詹天佑手书“清华园车站”,题首“宣统二年冬季”,落款“詹天佑书”。南面墙壁上亦有“清华园车站”竖匾,砖券门窗。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不但具有很高的科技价值,在我国铁路工业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而清华园车站作为京张铁路重要的历史见证,不但是珍贵工业遗产,同时也是一处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清华园车站承载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革命记忆。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等从西柏坡到北京时就是在清华园火车站下车进入北平的。而为了参加1949年10月1日开国庆典,清华学生队伍一早就赶到清华园火车站,坐敞舱车到西直门后,步行到达天安门广场。
2013年由海淀区文化委公布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
图文制作|张斌
部分来源: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流程编辑:u002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