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1-4-15 08:59

科技如何让财富管理更有温度?

作者: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4月12日讯在普益标准于2021年3月发布的《全国100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能力排名报告(2020年下半年)》中,中信银行位居全国性银行榜单第二。近期,中信银行刚披露的2020年年报也在零售业务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零售营业净收入796亿元,占比41%,同比增长12%;个人客户规模1.1亿户;个人管理资产余额达2.3万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三名。

在中信银行2020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集团副总经理、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满怀信心地强调:“ 中信银行将加大对零售业务的资源投入,将财富管理打造为三大优势业务之一 ”。中信集团也在未来5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集团统一的财富管理品牌,提高集团在财富管理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根据中信银行年报披露,未来3年,其年均科技投入增长不低于15%,总行各类科技及数字化人员达到5000人以上。推动零售率先实现从信息化、数字化迈向智能化阶段。在财富管理业务上,中信的科技布局能否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正如中信银行党委委员、业务总监吕天贵所言,“客户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驱动力”。

解法一:聚焦人,更多人享受 ,更多类诉求

“中信银行采用数字化手段,提供有温度的财富管理,将财富管理客群从中高端客户普惠到全量客户。”吕天贵这样强调财富管理的全客群理念。事实上,科技的确能为服务下沉市场提供可能,比如2020年全球财富管理公司排名第五的摩根大通银行,近年推出的You Invest Trade平台和后续的You Invest都旨在于为不同财富等级的客户提供匹配的线上服务,且这两个平台收取的手续费率极低,吸引了相当多的长尾客户。截至2020年底,共有8.5万名客户使用财富体检功能,管理资产提升71亿元。

出国、老年、女性是中信银行聚焦的三大客群,中信银行的App,可以切换包括老年人、小微企业、私人银行等在内的7个版本,解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除了标准版之外,还有针对出国金融、小微以及适合老人、军人、海外、私人银行等版本。

解法二:人与人联动,赋能客户经理

线上只是财富管理的一个战场,更复杂的交互与信任的产生依赖的还是“人”,高科技将帮助投资顾问或理财经理,更好地了解客户。以中信银行细分的老年客户为例,无论是在网点教一位老年客户使用智能手机,还是在支行为客户提供的基金调仓建议,抑或是帮助私人银行客户完善其家族传承计划,都需要依靠终端人员完成,但科技能让“人”生出双翼,配置上一套组合工具库,更好地服务客户。

中信银行“玩转智能手机”系列课程,为老年客户讲解手机银行应用、常用微信、打车、外卖等使用方法。其手机银行“幸福+”版是专门为老年客户开发,字大、简单、专属。

早在2019年,中信银行就喊出过“科技投入不设上限”,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战略。今年3月,对数字化转型的描述更为清晰明了——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打造“深入的客户洞察和行业洞察”驱动组织变革,实现“客户需求、前台响应、中台赋能、后台驱动”的价值链条。

解法三:匹配客户的有优势的产品组合

财富管理要竖起护城河,一头是匹配,一头是有优势的产品组合。中信银行的科技实力更多地投入在解析需求和“匹配端”上——建立投研投顾体系和资产配置服务,有效联接客户洞察与产品管理。

正是因为资产配置是专业而理性的,投资者需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财富状况和风险偏好的基础上,结合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投资组合。而中信银行选择了一条更有“温度”的产品路径。比如,中信银行的“信智投”智能投顾服务,是联合其兄弟公司华夏基金、华夏财富合作,通过“投资顾问+科技赋能”的方式,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考虑,从投资前、投资时、投资后3个阶段分析客户投资痛点,先根据客户画像,基于目标风险策略,通过“人工智能+人类智慧” 双脑引擎模式,为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基金投资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信银行“信智投”投顾累计服务客户45625人,97.9%的“信智投”持仓客户实现盈利,“信智投”客户累计盈利总额达1.15亿元——帮助客户赚到了实实在在的1.15亿元。

很多专家都曾表示,科技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开放平台、提高效率。科技无处不在,但是它只是一个手段,让客户感知到服务的温度。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只要通过财富管理业守住“客户站位”,才能拥有驾驭科技的能力,拥有了用科技让财富管理变得有温度的“金钥匙”。

(通讯员吴越 长江日报记者陈小敏 见习记者熊诗琪)

【编辑:冀杰】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如何让财富管理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