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裔“生活在恐惧中的一年”
作者:参考消息(文/徐剑梅)
去年3月新冠疫情在美国全面暴发以来,亚裔在美国遭遇辱骂、骚扰、暴力袭击、被当成疫情替罪羊的事件激增。正如美国总统拜登所说,对许多亚裔美国人来说,这是“生活在恐惧中的一年”,连上街都担惊受怕。
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飙升
3月16日发生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枪击案,把疫情期间美国针对亚裔的歧视和暴力乃至亚裔在美国长期遭遇歧视的历史和现实处境,带到媒体聚光灯下。
目前,尽管美国疫情总体上有所缓解,但针对亚裔的暴力和歧视事件未见消停迹象。随着社会关注度上升和亚裔抗争意识提高,此类事件更加频繁地见诸报端。
由《今日美国报》和益普索集团联合进行的新近民调显示,约四分之一美国人(其中包括46%的亚裔美国人)曾经亲眼目睹亚裔被当成疫情替罪羊。
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称,从去年3月19日到今年2月,该组织接到了近3800起针对亚裔歧视和暴力的举报,仅今年头两个月就达503起,且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实际情况。
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仇恨和极端主义研究中心汇总分析警方数据发现,2020年美国16个最大城市仇恨犯罪案件总体下降7%,但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飙升近150%。
媒体还报道说,一年以来,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上频繁出现攻击亚裔的仇恨言论,但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跟踪和监管。
亚裔被视为永远的“他者”
亚裔群体在美国一直遭受歧视,但这个现象以前很少得到社会关注。当前美国针对亚裔仇恨犯罪加剧,不仅受疫情蔓延下美国经济萧条、失业高企、不平等加剧、种族关系紧张、排外情绪和社会戾气加重等因素影响,也存在两党政治极化、疫情政治化、美国流行文化和教育领域对亚裔的长期偏见及刻板印象等多重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包括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及部分美国政界人士反复使用针对特定地域或人群的名称指代新冠病毒,美国朝野鼓吹“中国威胁论”和中美关系遭遇波折,网络上各种不实信息和阴谋论传播,亚裔群体在美国选举政治中参与度低,亚裔彼此之间以及与其他族裔之间存在文化隔阂等。
与对非裔的歧视不同,美国对亚裔的歧视历来带有排外色彩,其核心是把亚裔视为“永久的外国人”和“他者”,而不是美国人的一员。正因如此,亚裔动辄遭到“滚回你的国家”“你不属于这里”这样的辱骂。与白人、黑人不同,亚裔在美国一生中可能会被问无数次这样的问题:你来自哪里?
至于所谓“模范少数族裔”的说法,听起来像是对亚裔白手起家实现“美国梦”的恭维。但这个说法不仅常被当作制造亚裔和白人、非裔等少数族裔之间隔阂和对立的“楔子”,而且掩盖了亚裔长期遭遇种族歧视、偏见、压制的实际情况。
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教授、《亚裔美国》一书合著者帕万·丁格拉说:“我们需要意识到,亚裔美国人拥有经济成功、受过良好教育或安静的形象,并不意味着他们被其他人当成或接纳为‘完整的美国人’。”
亚裔频遭暴力犯罪,还受到美国流行文化对亚裔的偏见的影响。早在疫情前,在美国各地唐人街,针对亚裔老年人的攻击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很多作恶者认为亚裔“不会反击”,因而干坏事“不会有后果”。
美国学校的课程很少讲述亚裔美国人的历史和多元贡献,这是美国社会对亚裔的偏见长期难以改变的重要原因。丁格拉指出,消除对亚裔的歧视和偏见,“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教育”。
年轻一代“不再当哑裔”
亚裔在疫情中遭遇的歧视和暴力,往往与他们具体来自亚洲哪里无关,与他们穿着打扮、收入高低、教育背景也无关,而只关乎他们的“亚裔长相”。
这种共同承受、人人自危的恐惧和痛苦,成为一种集体创伤,加深了美国亚裔的身份认同。特别是年轻一代亚裔美国人,积极在社交媒体和美国主流媒体上发声,“不再当哑裔”的声音颇为响亮。
在2016年和2020年大选中,亚裔对美国选举政治参与度有所提高。疫情中针对亚裔歧视和暴力的激增,进一步刺激了大量亚裔美国人转向“行动主义”。亚特兰大枪击案发生以来,在全美至少60个城市,成千上万亚裔美国人参与“停止仇恨亚裔”抗议示威。许多亚裔表示,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抗议”。一时间,美国亚裔似乎进入一个新的“觉醒期”。
与此同时,反对歧视亚裔的抗议得到美国社会各界声援。亚特兰大枪击案发生后,包括已故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女儿在内的许多社会名流、知名球队、高校、机构和企业纷纷发声,谴责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在纽约等地,大量非裔加入声援亚裔的抗议集会。在美国各主要媒体工作的亚裔记者也密集发声,剖析亚裔在美国遭受歧视的历史和现状。
鉴于针对亚裔的歧视和暴力不断增加,拜登政府作了一系列努力改善亚裔境况,比如上任首周签署“谴责并打击针对亚太裔的种族歧视、排外与偏见”备忘录;恢复白宫亚太裔事务办公室,就反对歧视亚裔展开跨部门合作;从疫情救助计划中拨款近5000万美元用于帮助亚裔受害者和研究仇视亚裔心理,并要求研究者向白宫提交政策建议;指示司法部加大打击针对亚裔的暴力犯罪,包括优先起诉仇恨犯罪者、加强针对亚裔犯罪数据统计、提高相关案件的透明度等。
但客观而言,多数反对歧视亚裔的抗议示威规模较小,其他族裔的参与度不足。要想摆脱“哑裔”和“隐形人”形象,打破在政经领域的职业“天花板”,亚裔群体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不仅如此,即便疫情缓解,美国从疫情重创中完全恢复尚需时日,民粹主义仍然有相当的市场。再加上中美关系进入复杂的竞合博弈期,亚裔特别是在美华人,很可能会遭遇越来越多的歧视和暴力。
来源:参考消息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