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
作者:参考消息法新社4月11日发表一篇观察报道,题为《50年过去了,乒乓球如何改变了世界》。全文摘编如下:
那是50年前的事了,但张燮林至今仍然对一名头发蓬松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如何踏上一辆中国队的大巴车记忆犹新,这场偶遇后来改变了历史。
那是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乒乓球世锦赛,格伦·考恩与张燮林及队友不期而遇——这是一个尴尬的时刻,因为美国和中国当时分歧严重。
现年80岁的张燮林说:“我们当时正在车上谈笑。但当我们意识到一名美国人上车的时候,我们都鸦雀无声。”
中国的世乒赛男单三连冠得主庄则栋最终站出来打破了僵局,并且送给考恩一块织锦作为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
他们当时并不知道,中美两国后来正是因为这段小插曲而开始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乒乓外交”。
双打世界冠军、后来的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回忆说:“庄则栋知道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对美国人民友好,所以他主动与考恩聊天。”
摄影师们抓拍到庄则栋与时年19岁的考恩微笑握手的画面。
几天后,1971年4月10日,美国队员成为20多年来首批踏足中国的美国运动员,他们受邀在中国打友谊赛。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随后一支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两国关系解冻。
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赴美的突破性之旅中,姚振绪对阵考恩。考恩后来于2004年去世。
姚振绪还记得当时的比分,他以21-12和21-14获胜。他说考恩后来感谢他打了“一场认真的比赛”。
现年74岁的姚振绪说,直到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在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中发挥了一份作用。
他说:“因为‘乒乓外交’,我们改变了世界秩序,中美两国人民开始了友好交往。”
4月10日,姚振绪和张燮林在上海出席了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的活动,当天的系列活动包括友谊赛和专题报告会等。 姚振绪和张燮林希望,1971年的精神能够帮助改善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未来的关系。姚振绪说:“大家都知道中美之间的关系现在有点紧张。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求同存异,保持友好关系。”
他说:“不要害怕竞争,我们可以和平竞争。”
来源:参考消息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