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1-5-19 09:17

“企业在前,政府在后”的科技发展新风潮

作者:UptoYou



众所周知,超级白马股茅台的背后,是贵州省政府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当然茅台也一直是当地政府极其重要的税收来源,政企的互利互惠带来的是就业人口的提升和财政收入的提高,最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当地百姓。
这一优秀的案例似乎也启发到其他的省市政府,而且应用到了更高成长的科技领域,其中的佼佼者,当属近来几乎“再造”蔚来的合肥市政府和“拯救”荣耀的深圳市政府。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高科技企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过去的政府提供政策规范和税收支持,到现在政府主导的基金成为了高科技企业们的投资方甚至是“救命稻草”,国有资本介入高科技企业或许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政企合作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反垄断法的推行,几乎所有互联网大厂都或多或少因为垄断而被处罚和要求整改。互联网行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成过去,可见未来的时间里,行业的发展很有可能因更为规范化地经营而“降速”,但发展之路也必将走得更“稳健”。



力挽狂澜的“合肥模式”

当下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的蔚来,曾经股价一度跌至2点多美元。在2020年初,曾传出其资金链即将断裂的消息,当时这家造车新势力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境地。
就在这样一个市场充满质疑,投资者纷纷离去的危险时刻,合肥市政府果断出手了。2020年4月29日,合肥市相关国有投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其运营主体蔚来中国注入70亿元投资,并且签署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的相关协议。
简而言之,就是在蔚来不被市场看好的时候,合肥市政府果断“抄底”,用一笔目前看来超值的投资换来了蔚来中国总部的落地。
当时,蔚来的市值仅有41亿美元,而今,蔚来的市值已为数百亿美元,峰值一度超过900亿美元,也就是说,这笔投资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已经浮盈超过10倍收益。
而且,还为合肥市带来了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总部,比肩拥有特斯拉的上海、拥有理想的北京和拥有小鹏的广州。不一样的是,北上广长期以来就积淀了很深的汽车行业基础,而合肥,几乎是“白手起家”。



实际上,这笔超级投资并不是合肥市的神来之笔,早在蔚来之前,低调的合肥就已经成功投资京东方,安世半导体,长鑫存储等数十家高科技企业。
尤其是2008年投资的京东方一案,也堪称是投资界的经典。当时的京东方就如2020年初的蔚来,其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的17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完全由政府通过各种方法筹措,据闻当年税收仅有300亿元的合肥市政府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
这样豪赌的背后,显示出的是政府领导人的魄力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积累。如果不是对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公司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是不可能打赢这样一场经典产业战役的。
“合肥模式”告诉我们,在产业培育上,政府不单止可以作为行业健康发展的规则制定者,还可以作为力挽狂澜的重要推手。
深圳企业的“白衣骑士”

荣耀、苏宁、万科、恒大......在深圳国资委的支持下,深圳各大国有企业纷纷出手投资深陷泥潭的龙头民企。据有关报道显示,深圳国资委直接间接控制的经济总量竟然高达4.4万亿,这个数字,甚至比上海市2020年的GPP总量还要高。
如果说对企业吸引力并不充足的“合肥模式”是精准投资,巧妙地“引进来”然后培育发展,那么本身就具备很强虹吸能力的“深圳模式”更像是纯粹的战略投资者,通过作为企业坚强的后盾而实现“留得住”。
深圳市委市政府是明确要求政府部门不能办企业的,因此,深圳国资委旗下国企对民企的投资,基本是都是纯粹的财务投资,并不参与企业本身的经营,只不过往往投资的标的会是国企本身所在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这样有利于在业务往来中共同发展。
对于被投资的企业而言,这样既送资源又不参与经营的投资无疑是最舒服的。有资金雄厚的深圳国资委兜底,企业必然更愿意在深圳长期经营发展,最终实现地方和企业共赢的结果。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国企和民企已经不再是两类截然不同的企业性质之分了。不管是“深圳模式”还是“合肥模式”,本质都是对国有资本的盘活利用。
结合着每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国有资本的雄厚财力,对往往需要长时间烧钱发展的高科技产业进行投资和培育,显然是值得推广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极其有利于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国际舞台上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新推动力。


作者:君健,学金融的互联网人,爱折腾的热血青年。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UptoYou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在前,政府在后”的科技发展新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