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年度计划已完成六成
作者:新京报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一般制造业是四类非首都功能疏解领域之一。记者今日(5月28日)从北京市经信局获悉,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年度计划已完成六成,纳入2021年利用腾退空间发展高精尖产业计划的18个项目中已有15个项目签约,占项目总数的83.3%。
北京市发改委疏整促专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仍坚持疏解提升一体谋划、一体推动。截至目前,纳入2021年改造升级计划的23个项目中,已完成8个,占项目总数的34.8%。
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坚决退出
该负责人表示,新一轮任务要推动一般制造业企业从集中疏解向精准疏解转变,除保留一定的重要应急物资和城市生活必需品生产能力外,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坚决退出。
同时,将更加突出提质导向,一方面,将高效利用一般制造业腾退空间和土地发展高精尖产业项目,比如房山区窦店镇北京金太阳药芯焊丝有限公司2020年退出后,2021年将腾退土地租给北京华电力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发展智慧矿山人机协同指挥管理平台项目。
另一方面,将推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比如昌平区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科研基地通过智能化车间控制系统建设、全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和更新前沿检测检验设备等,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制造基地绿色化生产水平。
此外,将引导北京企业在津冀布局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领域为突破点,完善京津冀产业链规划布局,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
“十三五”时期,北京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
“十三五”时期,通过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督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达标企业整改升级或关停退出,北京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退出企业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制造与加工、家具和木制品加工等行业。
随着一般制造业疏解持续深入,集聚高精尖产业和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通州张家湾镇铜牛制衣厂,占地8万平方米,将生产环节分散迁往河北、山东,将研发总部、订制中心保留,利用疏解腾出的制衣车间发展健康研发基地、电影园区、VR拍摄地等。
据悉,通过近几年的疏解提升,顺义区在保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存量首次低于1000家,高精尖企业占比、科技创新型企业、重点企业占比提升,初步形成倒金字塔形产业结构。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