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作者:四川观察视频加载中...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我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抢抓技术创新,诞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与此同时,产业创新也不断提速,推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记者 毕圆:这里是东方锅炉的生产车间,我们在现场看到,我身旁的这个华龙一号稳压器已经总装完成,接下来再经过零部件焊接、涂装等工艺后,将在今年8月发往华龙一号漳州核电站,这也是首个“四川造”的华龙一号稳压器。
首个“四川造”华龙一号稳压器8月发运
如果说反应堆是华龙一号核电站的“心脏”,那么,稳压器就是调节“血压”的一个重要装置,反应堆内部压力需要靠这个大家伙来进行自动调节。为了提升稳压器性能,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组建了30多人的科研团队,在材料和结构设计上进行了优化。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邓丰:比如说,稳压器的筒体,前期项目上用的是钢板卷制,最后有一条纵缝,现在我们华龙一号采用的是全锻焊结构,筒体直接出来,一次成型,中间没有这个纵缝,减少了筒体的薄弱环节,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不仅在设计上下足功夫,制造方东方锅炉也创新研发出冷套技术装配工艺,并首次运用在了核电装备的生产过程中。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重容车间主任 黄清波:我们现在的这个加热器套管,84根套管都需要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进行冷却,安装时,需要在30秒内必须安装进去。我们通过一系列工艺实验满足了这个要求。我们管子跟我们管孔的缝隙相当于我们人的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这个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是非常高的。
不仅是华龙一号等核电装备,通过技术创新,我省重型燃机、高端无人机等领域也跻身世界前列,并涌现了歼2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重大成果。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产业创新也在不断提速, 位于绵阳的全省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四川长虹,就建起了这样一个智慧显示工厂。
记者 毕圆:我身后的就是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一台台电视,通过这样的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在短短的10多秒钟,检测出WiFi、蓝牙、白平衡等全参数指标,而过去,依靠人工检测,每台至少需要2分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5G+工业互联网”加持 长虹2秒下线一台电视
长虹把5G+工业互联网技术用在了生产线上,让产品从前端零部件加工到整机装配、检测包装,再到成品入库、物流配送,都实现了智能化生产,让冷冰冰的工厂变得“聪明”起来。
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工作人员 邓丽娟:我们工厂总装线采用的是智能柔性的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上有6个并行工位,可以同时生产6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可实现平均2秒钟就能够下线一台智能电视,一年的产能可以达到600万台。
而从这里下线的人工智能电视也有着聪明的“头脑”。长虹成立了AI实验室,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让这些产品拥有了识别人的语音,并精准推送,实现AI声控交互等多种功能。
长虹AI实验室研究员 伍强:长虹小白,我要看桃园三结义那一集。
你看,我们想看哪一集,只需要简单说出剧情,电视就可以帮我们找到。
目前,我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钒钛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集群发展。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了20167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的比重达到31.9%,较2015年提高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160家,是2015年的3倍。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