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运动,首先要知道极限在哪里
作者:参考消息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甘肃白银百公里山地越野跑的惨剧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大量落地开花的极限运动中存在的隐患。虽然一时还难以界定清楚在这场惨剧中天灾或人祸的责任权重,但可以明了的是,
赛事组织方要知道极限在哪里。近年来从马拉松到山地跑有不少赛事密集推出,表面看是由健身热潮的推动,背后则有各式各样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举办赛事或为打造地方名片、提高知名度,而承办公司则是为了赚钱。和鱼龙混杂、热热闹闹的赛事相比,组织方背后的运营能力、保障能力则明显不足,相关监管也远远落在后面。
一个赛事举办了好几届,并不一定说明这个赛事成熟完善、安全有保障,也可能只是运气好,各种漏洞和隐患暂时没暴露在压力下。上马极限运动赛事自然能赚足眼球,并能赚上一笔,但和其他大型社会活动相比,举办极限运动赛事要有更多的安全考量,从路线规划,到给养提供,再到医疗保证等提供到位都很重要,每一点细节的缺失可能就会影响到参赛者的生死。因此组织方必须明白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是否拥有举办极限赛事的保障能力、最大规模能允许多少名选手安全参赛、赛道规划的合理距离和难度是什么……离开这些安排,一味贪大求全,参赛人数多多益善、距离难度越高越好等恶性竞争的办赛模式,是对每个参赛者的不负责任。
参赛选手要知道极限在哪里。极限运动圈子里流传着一句忠告:小跑怡情,猛跑伤身,强跑灰飞烟灭。参赛者在征服赛道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对生理阈值心里有数。在条件恶劣的山地荒野中活动,每一步其实都踩在十字街头,继续向前还是向后,都是同时存在的选择。很多时候,结合自身状况,退一步要比继续前进更需要清醒的判断和抉择的勇气。
前些年有大学登山队遇险,前几周也有跑者倒在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跑道上。长期困在都市水泥森林中的人,在试图挑战极限时,也要捡起丢失了许久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重。超越自我虽然会带来荣耀和自我满足,但前提是“认识你自己”——这条由苏格拉底提出的箴言应成为极限运动的戒律。极限运动最好的奖励并非龙门之下的奖牌,也不是朋友圈里的PB(个人最好成绩),而是安安全全地回到家中。
极限运动并非大众健身项目,不能被幸存者偏差迷惑。即使最有经验的参与者,在极限环境下也可能由于判断失误而暴露出生命脆弱的一面。110年前,挪成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团队和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的团队在争取最先到达南极点方面,在莽莽冰原上展开过一场史诗般的竞争。长距离、恶劣天气、低温等不利因素考验着每一个人。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夺取南极之战》中提到斯科特的“意志坚如钢铁”,但“大自然的优势已然逐渐战胜了人类的勇气”。最终斯科特团队在归途中遇难身亡,这个英雄史诗般的悲壮事迹鼓舞了很多人。但需要分辨清楚的是,日常的极限赛事中,远没有斯科特那样努力开辟未知区域的意义,因此更需要明白取舍。
现在,人们要征服的是星辰大海,那里才是挥洒勇气的极限。而在有些过热的地球赛道上,还是安全更重要一些。#起底甘肃山地马拉松运营公司##甘肃马拉松保障、救援为何未跟上##马拉松遇难者家属:为何晚上才救援#
来源:参考消息网
头条热榜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