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敢同中国打“冷战”?中方有一个优势令美国无可奈何
作者:包明说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高官坎贝尔近日表示:中美交往的时期已经结束,两国将进入激烈竞争的模式。未来几年内,盟友将是美国处理对中国政策的关键。对抗中国的最好办法就是与盟国、伙伴与友人合作。坎贝尔的这番讲话是否意味着美国要对中国开启“新冷战”?
一提起“冷战”,学者常常认为需要满足两个标准:一是两个阵营的对立,二是这两个阵营之间基本没有经贸上的往来。单从这个角度看,中美之间似乎不会发展成“新冷战”。因为首先中国目前基本没有盟国,而美国表面上也没有特别针对中国的同盟体系。从经贸往来看,中美之间的总贸易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中美贸易更是高速增长,其中对美出口同比增长62.7%,从美进口增长57.9%。
但是我们不能拘泥于对“冷战”的旧定义,美国对中国采取的行动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了“冷战”的特征。首先是美国利用“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大旗拉拢盟友形成对中国的围堵,在涉港、涉疆问题上“围殴”中国,这已经具备集团对抗的冷战特点。在经贸往来上,中美虽然不至于全面脱钩,但在高科技产业供应链上,美国却认真真在搞和中国的“脱钩”。尤其在芯片产业上,美国一方面打压中国科技公司,让华为“无芯可用”,另一方面胁迫各国将产业链迁往美国。5月11日,包括美、欧、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64家半导体相关企业组成“美国半导体联盟”,这明显是一个“排华联盟”。这么发展下去,未来世界上完全有可能形成两套高科技产业链、两套高科技产品标准、两个互联网系统。
但是,我认为美国对中国打“冷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那就是美国的盟友。美国的盟友在坎贝尔眼里是对付中国的关键,但也是让美国不能和中国打冷战的关键力量。在国与国的关系上,我们都知道这样的道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谓的盟友,其实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上的,而价值观的认同是很次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中苏会翻脸,中美会建交。美国能拉拢盟友对抗苏联是因为美国能在经济和安全上为这些国家提供利益。但是现在中国对其他国家有构成威胁吗?需要美国提供安全保护来对付中国吗?显然是没有的。中国不可能去侵略欧洲,中印、中日还有南海虽然有领土和岛礁的纠纷,那也完全是局部的、可控的,况且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谈判解决这些问题。在经济上那就更不用说了,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的许多重要盟友都是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的。这些国家在中国身上获得的利益,要远超从美国身上获得的利益。这样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跟着美国和中国打“冷战”。美国的这些盟友,除了极个别的,最多也就跟着美国表表态,喊喊口号,要他们以实际行动对抗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美国的许多盟友都多次表态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就连称中国构成“系统性威胁”的英国首相约翰逊近期也表示,英国绝对不会陷入对中国的“冷战”。说实话,拜登一再强调同中国的关系不是对抗,不会与中国进行“冷战”,其实就是害怕一说同中国“对抗”“冷战”就先把自己的盟友吓跑了。
所以我赞同这样的一个结论,中美对抗,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的产业链已与世界深度嵌套,与中国为敌,就是与全世界为敌;同中国打冷战,就是与全世界打冷战。这也就是美国越是要打压我们,我们就越要坚持改革开放,越要坚持与世界融为一体的道理。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