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1-6-18 09:30

德国入侵美国本土的计划,把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吓”没了

作者:战舰世界
自1911年美国海军军舰造修局决定建造重点防护的内华达级战列舰以来,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了长艏楼船型,前二后二炮塔布局,343毫米主装甲带,最高航速21节的技术特点,这种设计思路也被美国海军史学界称为“标准型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欧洲大陆的血腥堑壕之外,大西洋上的德国潜艇开始进行疯狂的无限制潜艇战,而太平洋对岸的日本也开始展露出扩张的野心。面对逐渐形成包夹之势的威胁,美国海军说服了国会的纳税人代表们,使得他们愿意放弃之前对海军造舰计划的顾虑,允许海军放开手脚建造更大更强,同时也更加昂贵的战舰。





关于德国U艇击沉卢西塔尼亚号客轮的漫画,该客轮被击沉时上乘有美国乘客,激起了美国社会的极大愤慨


在得到批准后,美国海军于1916年就拿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造舰名单上赫然列出了10艘16英寸主炮战列舰和6艘16英寸主炮战列巡洋舰,这也让海军预算一下膨胀了好几倍。而1916年5月3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更是让国会里饱食终日的肉食者们一下精神了起来。这场钢铁碰撞不仅是人类海战史上最气势磅礴的战列舰对决,也让美国议会内部大肆宣称“战列舰只不过是撑门面的样子货”的议员们哑口无言。海军提出的这份大规模的舰队扩充案有限度进一步上升,甚至被议会认为是“最优先”的国防任务,务必要在1916-1917财年中彻底落实。





当时美国海军的宣传画:《海军正在做什么》


不过此时美国海军对自己手里最新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依然感到不满,认为她充其量也就是田纳西级的火力升级型而已。因此他们要求美国军舰造修局重新设计一种装备12门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





作为与官僚妥协的结果,装备8门45倍径16英寸主炮的科罗拉多可不能让海军满意


不过当时战列舰总委员会对于科罗拉多级的替代战列舰并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只有“更大更强”一个模糊的概念。好在造修局的设计师们早在1912年就设计过16英寸主炮战列舰,期间他们还画了不少颇具前瞻性的方案,当委员会通知他们这次可以放开手脚设计战舰的时候,造修局的工程师们个个都展现出十足的干劲。







1942年12月11日,舰船造修局为战列舰总委员会呈上了三个初步设计方案,这三个方案主要是在副炮布局和全舰指挥效率上有所区别。整体来说,此方案虽然还是因为考虑巴拿马运河通航限制,对最舰体尺寸作出了妥协,但是她们依然有660英尺长、105英尺宽。在41500吨级战列舰的I号设计案中,我们可以看到4座沿中轴线布置的三联装50倍口径16英寸主炮塔,同时这一方案的副炮布局也不同于以往美国海军战列舰惯用的船舷炮廓,而是全部安装在甲板上。







相比Ⅰ号设计案,Ⅱ号案的设计更加有意思,不知道是设计师们的出于什么原因,对炮廓结构有着特殊执念,所以在Ⅱ号设计案中他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布满炮廓副炮的巨大上层建筑,看起来十分怪异。







如此巨大的副炮阵列在海军看来,会对主炮的射击指挥以及战舰的操控产生影响。因此在Ⅲ号设计案中,造修局根据海军的反馈意见,把二号炮塔扩大,将其整体改作指挥机构使用。这样设计虽然提高了指挥效率,但是并不实用。因为本来炮塔内空间就有限,再塞进去一个指挥班子将使得炮塔更为拥挤,而更致命的是一旦二号炮塔被命中,整个舰艇的指挥系统就会团灭。







最终为了解决指挥的问题,修造局决定将4根烟囱合为一根,以此节省出的空间安装常规的司令塔,以更为传统的方式解决指挥效率问题。不过这样一来Ⅲ号方案就与Ⅱ号方案没什么差别,而Ⅱ号方案还拥有更强力的副炮火力,因此最后海军还是选择了Ⅱ号方案作为南达科他(1920)级战列舰计划的设计原案。





1917年,41500-42000吨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进入第二阶段,此时的战列舰设计方案整合了先前3个方案的特点,副炮安装于上层建筑的炮廓中,同时四根烟囱合并,前后各安装了一根桅杆。该方案虽然还算不上是一型成熟的战列舰设计,但是为了能准时开工,1917年1月24日海军总委员会还是批准了这一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


不过此时一战的局势出现变化,美国海军的造船计划也因此被迫中断。1917年初,德国海军准备重启无限制潜艇战,来削弱协约国的海上力量。但是由于美国此时依然奉行中立原则,因此按照法律规定,德国潜艇是不能攻击美国船只的。但是鉴于卢西塔尼亚号的先例,德国海军虽然严令禁止攻击美国国籍船只,但是扔然无法保证完全消除美国公民在无限制潜艇战中出现伤亡的可能。


德国人的顾虑在于,一旦美国因为无限制潜艇战而于德国交恶,甚至加入协约国的话,对于德国来说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为了给美国这个不稳定因素上一道保险,德意志帝国外交秘书齐默尔曼于1月16日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厄卡德特拍了一封加密电报,大致意思是一旦美国有加入协约国的迹象,马上联合墨西哥入侵美国,避免让美国人加入欧洲战局。





英国情报部门破译的德国电报


非常不巧的是,这封电报一经发出,就被长期监听德国对外通信的英国情报部门截获,并且在德国启动无限制潜艇战21天后,将这封德国人密谋入侵美国的绝密电报呈给了威尔逊总统。在详细研究过电报内容后,威尔逊当即勃然大怒,德国人的意思非常明显,如果美国不对无限制潜艇战完全默许的话,那么自己的国土安全就会遭受威胁,这对美国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这一消息传开后,美国人瞬间激起了对德国的战争情绪,最终于1917年4月,威尔逊总统在国会授权下对德宣战。





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


随着美国人的加入,欧洲战场的僵持局势被打破,美国海军的支援舰艇和陆军的远征军开始源源不断地开往欧洲大陆。海军的护航舰艇需求一下激增了好几倍,所有造船厂都不得不开足马力生产诸如驱逐舰,护卫舰,鱼雷艇等轻型舰船,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也被迫中断。不过正如前文提到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设计此时并不成熟,突如其来的变故也给了海军修造局进一步进行设计完善的时间。
1918年,海军总委员会在考察了日德兰海战细节后,认为5英寸副炮并不足以杀伤鱼雷艇和驱逐舰,因此南达科他的副炮口径被升级到了6英寸,排水量也随之增长到43000吨。







同时海军修造局的设计师还在设计图中延长了舰体,改进该舰的鱼雷防护系统。可惜南达科他级高达2100万美元造价已经让国会老爷内心滴血,如果将这些改进再加以实装的话成本会更加昂贵所以只能作罢。最终,修改了副炮和该方案也成为了南达科他级最终敲定的建造图纸。







至此,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级装备有12门16英寸主炮,拥有43200吨标准排水量的巨舰。她不仅火力强大,其计划安装的电力推进系统在各国中也是独树一帜。(关于电驱系统,我们曾经有文章做过专门的讲解,感兴趣的舰长可以点击链接查看详细介绍喔)







1920年时,被搁置了4年的南达科他级重新开始建造,首舰南达科他号在纽约海军造船厂铺设龙骨,之后其余的5艘姊妹舰也相继开始建造。





1922年的南达科他船体骨架
尽管一战后美国迎来了空前的战后繁荣,甚至有议员称“我们可以开建20艘南达科他或者更大的巨舰”。不过此时国内民众对这些战争造物已经失去了兴趣,再和平思潮的推动下,美国最终在1922年举行了华盛顿会议,并签署了著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根据条约规定,美国海军在建的6艘南达科他级均作报废处理。


在海军假日结束后,美国海军兴建的列舰北卡罗来纳、南达科他和衣阿华级等新锐高速战列舰部分继承了1920年南达科他级的舰名,不过这些高速战舰的都只装备了三座三联装16英寸主炮。





作为纪念舰被保存的南达科他级快速战列舰马萨诸塞号,碰巧的是在1920年的南达科他级中,也有一艘名为马萨诸塞的姊妹舰。


在《战舰世界》中,M系2线战列舰堪萨斯与明尼苏达的原型就是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1917年和1918年最终方案。





堪萨斯拥有合并的烟囱与四座三联装MK.2 50倍16英寸主炮,这是1920年南达科他级的典型特征





明尼苏达拥有四座三联装MK.7 50倍16英寸主炮,她和堪萨斯共同反应了1939-1940年对伦敦海军条约结束后,在战列舰发展重启的徘徊时代,对于“要不要继续建造南达科他级”的讨论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国入侵美国本土的计划,把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吓”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