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重拾传统绝技,勒夫终于想通了?
作者:东方体育日报错觉,一定是错觉。
首轮输给法国让德国集体陷入到了悲观之中,而如今碾压式战胜葡萄牙又让德国成为了夺冠的热门之一。
哪个才是真实的德国队?看了比赛就会有答案了。
同葡萄牙的比赛之后,看到最有意思的一个吐槽就是:进球是葡萄牙4比2德国,比分却是德国4比2葡萄牙。如斯荒谬,作为大赛中第一个贡献两粒乌龙球的葡萄牙不幸成为了德国的背景板,但却丝毫无损德国队全场碾压式的胜利,以及4比2结果的实至名归。乌龙只是调味品,或是插曲,比赛的主旋律就是德国战车的轰鸣启动。“我们的欧洲杯正式开始了。”《图片报》感叹道。
正如首轮0比1输给法国也只是假象,《图片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是‘体毛级的越位’,最终的结果至少是0比3。”靠着两粒乌龙球而赢得的胜利也是德国队奉献给欧洲杯的一个错觉,他们整场比赛的优势之大已经远超了4比2的比分。虽然比赛开始不久被葡萄牙偷袭得手,但德国队没有慌张,靠着强大的实力和自信心,教科书般地将比分一次次改写。虽然葡萄牙人进了俩乌龙,但如果当时他们没有碰到球,身边的德国球员也一定会射门得分。比赛中,德国球迷又唱出了“哦,这多么美好”的旋律。
虽然勒夫顶着被全德国反对的压力而固执守住三中卫的阵型,但熟悉的配方却有着不同的灵魂。相比同法国的比赛,德国队的两个边翼卫终于飞起来了,这才是勒夫战术所追求的极致价值,只不过在面对法国的时候被遏制住了,可葡萄牙在这一方面做得却远远不够。左路的戈森斯,右路的基米希,两人是本场胜利的头号功臣,而《图片报》也为两人评了满分1分。
同样的原材料,但不同厨师却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这不仅可以造成米其林三星和排挡之间的鸿沟,也可以是同一大厨在不同精神状态下的两种作品。当然,这也并不代表着法国或者吸取教训的葡萄牙,甚至其他强队下一次就能按图索骥地应对。德国队的战术是丰富多变的,这一点在格雷茨卡和聚勒上场之后带来的另一种压迫感也可看出。
这才是德国队应有的水平。固然此前大赛中对葡萄牙取得过四连胜是信心的基础,但不是唯一,善于承压的“大赛型球队”的神奇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2018年的世界杯只是意外,更久远的光辉历史才是认识德国足球的不二法宝。
勒夫以德服人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说的不是再被摄像机捕捉到的勒夫抠鼻子,而是勒夫在德国球迷心目中宠儿的地位。正如一根长阳能够改变股民的信仰,一场久违的胜利也能改变德国球迷的信念。4比2击败葡萄牙之后,所有在首轮之后说勒夫是傻X的人全都改口,对勒夫又恢复了顶礼膜拜的态度。
最典型的例子无疑就是1996年欧洲杯冠军的核心功臣绍尔。作为电视台的解说嘉宾,他多次在镜头前对勒夫口出不逊,而输给法国之后他更是“要求”勒夫立刻改弦更张,从三后卫阵型改成拜仁的四后卫体系,然后在中路放一堆进攻好手。可在看到勒夫坚守三中卫体系而碾压葡萄牙之后,可爱的绍尔也立即向勒夫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他可是世界杯冠军的教练,在他面前,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小香肠(我们都是小学生)......”镜头前的绍尔,在面对主持人的询问时露出了可爱的窘态,“是的,我是赢过欧洲杯,但我有提出我意见的权利,马特乌斯也是,我们都是出于好意......”
像绍尔这样的大牌都“投降”了,足见整个德国被勒夫重新征服的现况。在赛后的评分中,《图片报》为勒夫打了2分,就教练而言,这是一个极高的分数了。赛前勒夫曾在场边接受了德国国家电视一台解说嘉宾施魏因斯泰格的采访,因为防疫要求,勒夫只能是隔着护栏接受小猪在看台上的采访,尽管他身高不矮,可仍需借助一个小小的木框平台才能够得到。虽然处境有些尴尬,但勒夫在憧憬接下来赛事时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会踢更多的比赛......(而不是两场)”因为,欧锦赛之后他就要离任,小组赛被淘汰就只有两场好踢,如果夺冠那么还可以踢6场。
《图片报》在赛前做这样的报道也是为了给德国队打气,正如勒夫在赛前给球队的打气。有记者拍到他曾在最后一次训练课上把全队叫到一起进行了长达5分钟的训话。“如果想要继续前进,那就一定要拿出更多的自信,战胜葡萄牙。”
勒夫的精神大法奏效了,但更重要的是,勒夫对战术微调才是胜利的内核。也许正如绍尔所说,他毕竟是世界杯冠军教练啊!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