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合约结束二战,德国的仆从国们都付出了什么
作者:时间探索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如何处理战败国以及如何与战败国签订合约成为了结束战争、巩固反法西斯胜利果实的重要问题。其中,针对德国和日本两个二战中的主要国家,战争形势复杂,涉及问题较多,合约拟定难度较大。而对于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芬兰五个国家,均在1943-1944年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并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之后的反法西斯战争,且不是主要战争发起国,故合约拟定难度较小。故苏联、美国、英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决定,组成由美、苏、英、法、中五个国家外长组成的外长会议,专门研究针对意、罗、保、匈、芬的合约。
虽然波茨坦会议确定了五国外长会议研究合约问题,但是由于美苏两国不同的战胜诉求,合约的草稿由多次会议研究才最终确定。
1945年9月11日,第一届外长会议在伦敦举行。外长们在针对会议议程问题讨论良久后,又讨论了意大利殖民地问题,的里雅斯特问题,对罗、保、匈政府承认问题等。但是在最终,伦敦外长会议也没有发表任何公报,即代表着伦敦外长会议几乎没有取得值得关注的成果。伦敦外长会议的失败主要源于美国在外交谈判中坚持强硬路线的态度,同时也表明了美苏两国在合约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对立。
会议可以失败,但是问题仍需解决。1945年12月16日,在美国的建议下,美、苏、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并最终在美苏两国的相互让步下,就缔结五国和约的程序问题以及罗、保政府的组成问题达成协议。
1946年4月25日,第二届外长会议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在巴黎召开。此次外长会议依然就意大利殖民地问题、的里雅斯特问题等展开讨论。此次会议虽然就部分重要问题达成了协议,但是也并没有将其全部解决。最终外长会议商定1946年7月29日在巴黎召开和会。
1946年4月29日,巴黎和会如期召开。虽然和会在程序问题和实质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终还是基本上通过了对罗、保、匈、芬的合约草案。而对的里雅斯特法规和多瑙河航行制度问题的解决则拖到了1946年11月4日纽约第三次外长会议上才得到解决。最终,1947年2月10月,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与意、罗、保、匈、芬在巴黎正式签署五国和约,并于同年9月15日正式生效。
意、罗、保、匈、芬五个国家最终付出了参与战争相应的代价。意大利付出了自己一手打下的全部殖民地,将多德卡尼斯群岛割让给了希腊,的里雅斯特市被划归为非军事区;其陆军和警卫队规模被限定最多不超过25万人,并拆除了边界上所有军事堡垒;意大利还需支付总共3.6亿美元的战争赔款。
罗马尼亚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割让给了苏联,军队规模被限制在了13.8万人,并赔款给苏联3亿美元。保加利亚领土未发生太大变化,但其军队规模被限制在6.54万人,并赔偿希腊、南斯拉夫共7000万美元。芬兰在苏联方向领土发生些许变化,军队规模被限制在4.19万人,并赔偿苏联3亿美元。
五国和约是美、苏、英等大国斗争的产物,但最终以条约的形式稳定了欧洲战后基本格局,巩固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但其中也存在消极部分,如存在争议的问题没有明确解释、部分领土调整侵犯国家主权等。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