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大促进化史:从秒杀、五折,到百亿补贴
作者:雨果网电商行业,总能挖掘出各式各样的新玩法,比如大促。
从某个角度来说,电商大促,是一场华丽盛大的终极营销进化史。
从京东到双十一,历来的“大促”,
无不是各大平台相互进行战略布局、争夺消费资源的一场场惨烈厮杀。
而随着营销手段的进化,大促玩法也变得越来越多,
秒杀、拼团、砍价...
那你知道,中国电商大促进化史的由来么?
2008年,随着刘强东拍板定音,
国内电商第一个线上大促活动——京东“618”秒杀活动正式上线。
受限于技术和认知,最开始的“618”促销活动十分简单,
玩法主要是京东选定几款产品加入到618秒杀名单中,以秒杀为主。
这种极其粗暴玩法,在当时震撼了当时的消费者。一般被选秒杀的商品,在618活动期间销量都大增。
随着两个平台由此拉开中国互联网的电商盛宴。
2009年,淘宝也推出了“双十一”购物节。
没有预售、没有返券,只有简单粗暴的全场五折。
最终销售的金额定格在5200万。
此次双十一,成为了张勇在阿里巴巴的成名之战。
100亿的时间是2分零5秒。
2010年,京东和淘宝商城的大促活动方式多了不少,
除了秒杀价、五折这类优惠外,
京东在当年的618还增加了购物返券、满赠等营销活动。
而同年,因为淘宝双十一销售额的大幅度增长,
造成了国内电商物流史上第一次大爆仓。
2011年,各类电商平台开始加入大促战场。
先有苏宁推出了0元售书活动,
后有当当网推出满100返200的活动,
同年6月,淘宝宣布正式拆分商城业务体系,
并宣布于半年后更换中文品牌“淘宝商城”为“天猫”。
2012年,开启了电商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
苏宁易购、国美旗下库巴网、当当等电商平台在京东618当日试图狙击京东,
刘强东奋起反击,并直接向国美苏宁宣战,称为电商史上最著名的815之战。
2015年春节,随着微信红包横空出世,
各个平台开始使用互动红包的玩法。
天猫京东的比如朋友分享的炸弹红包、淘宝红包、情侣红包等9种红包,
成功在微信庞大的社交体系中获取了新增用户。
2016年至2017年,随着“线上线下的结合”的新零售概念崛起,淘宝和京东开始布局线下市场。
那一年,京东投资了永辉,跟沃尔玛进行结盟网。
而天猫把双11称为线上线下联动的大狂欢。
阿里布局52个核心商圈,在双11期间改造了100万家门店,
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让他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2018年7月,拼多多异军突起,以拼单概念形式异军突起引起了阿里和京东的注意。
两家平台发现,原来拼单购物的形式大有可为,于是纷纷开始布局。
阿里在次年推出”聚划算,京东则将拼购更名“京喜”来抢占此类市场,
随后拼多多在2019年祭出“百亿补贴”大招,
一时间独领风骚,成为该年电商平台最靓的仔。
2020年开年,几乎所有行业被迫进入寒冬,
直至国内疫情好转,为刺激消费,各个平台也陆续推出百亿补贴,
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购物减价需求。
时至今日,
大促活动早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风向标,
并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
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手段,每年的大促都能激活了中国部分内需,
而这,却只是中国经济强大内需消费的冰山一角。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