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1-7-5 06:34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最终还是自己跳进了两线作战的深渊?

作者:下午历史茶
在苏德战争未爆发之前的不到两年时间里,纳粹德国的战事进展顺利,形势一片大好。席卷了除苏联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仅剩下西边英伦三岛的英国,但也岌岌可危,陷落只是时日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希特勒却决定攻打苏联。





其实,希特勒深知两线作战之害,反对两线作战。战前,他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目的就是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深渊,重蹈德国输掉一战的覆辙。而且公开表示进行两线作战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所以,在二战初期,希特勒一直秉持这一原则,坚持每次作战都针对一个敌人,但也是他自己违反了这一原则,启动巴巴罗萨计划,主动挑起了两线作战。那么,深知两线作战之害的希特勒究竟为什么要进攻苏联挑起两线作战呢?





事实上,二战前期战事的顺利,确实让希特勒信心倍增。从波兰彻底沦陷到横扫西欧、法国投降,德国庞大的陆军所向披靡,闪电战法获得了出人意料之效,这无疑是给本就狂妄的希特勒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有些飘飘然,觉得号称拥有世界第一强陆军的法国也不过如此。这促使希特勒下决心攻打苏联,不再顾忌什么两线作战的弊端。这是其一。
其二,法国投降之后,希特勒的注意力马上转向东方。他发现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共产主义苏联也没闲着,“东方战线”已经基本形成,希特勒明白斯大林紧锣密鼓地这样做是要干什么。而苏联对德国逼迫芬兰加入其轴心国阵营十分不满,认为这是侵占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是对苏联的挑衅。就此问题,两国在柏林进行了会谈,但无果而终,两国关系正逐渐走向恶化。





其三,希特勒上台伊始就表明了自己反对共产主义的立场,他认为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一员的德国和苏联之间必有一战,这是意识形态及种族之间的对决。起初,希特勒是为了先解决首要敌人英法而没有选择攻打苏联。然而,苏联发展迅猛,国力已经赶超了德国。若任其发展下去,德国或许不是苏联的对手。尤其是苏联把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自己的联盟成员,让希特勒大感忧虑。他不想看到周边有另一个陆权强国的存在。
其四,德国的海狮计划进行得相当不顺,英国强大的皇家海军让德国海军无可奈何,英国的空军因为有雷达而越战越勇,由被动迎战转而主动出击轰炸德国本土。这让希特勒十分恼火。他认为英国之所以不肯与德国妥协,是因为苏联从中作梗,才使丘吉尔有与德国顽抗的底气。尤其是1941年7月,斯大林接见了英国大使,这使希特勒十分不安,以为苏英就要联手对付自己。





如此,在希特勒看来,德国要获得最后决定性的胜利,必先解决苏联断了英国的幻想。因为打垮了苏联,英国就孤立无援了,日本也能在远东一手遮天,牵制美国。希特勒认为这正是进攻苏联的奥妙之处。这样德国就可以独占欧洲了。
其五,希特勒判断,强大的德军进攻苏联是可以速决的,两线作战的时间不会太长,不会给德军造成严重的被动。因为在他看来苏联虽然体量庞大,但却顶不住德军凌厉闪电般的攻势,一战时德军就把百万俄军打得抱头鼠窜。他笃信在1941年7月底就能消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占领莫斯科等主要城市,冬季到来之前就能结束战争。





其六,希特勒知道,苏联刚刚进行完肃反运动,从地方到军队有大批中坚骨干力量遭到迫害。苏军的5名元帅有3名遭到镇压,海陆空三军有3.5万人被清除军队、判刑或处死。致使苏军严重缺乏各级有作战经验的军官,战斗能力大减。这也促使希特勒下决心进攻苏联。
正是上述这六个原因,最终驱使希特勒头脑发热让他做出了攻打苏联的错误决定。





狂妄与自信,最终让德军付出了沉重代价。尽管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进展顺利,一度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但是苏军的顽强抵抗且越战越勇让德国人十分头疼,当然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已经不可能了,加上物资储备计划中根本没有把御寒问题考虑进去,导致了大批德军伤亡,整个德军颓势显现。
之后,德军没能攻下斯大林格勒,自此苏军由守转攻。往后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在苏联和盟国的共同打击下,德国以惨败而告终。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Sky23 发表于 2021-7-5 13:28

德国人的天性,总觉得高人一等,自以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其实不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最终还是自己跳进了两线作战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