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女性》周刊:高科技嫁妆成中国“新宠”
在二三十年前,嫁妆对于一个中国新娘来说,不仅能博得婆家的喜爱,还能展示自己家庭的社会地位。因此,新娘父母置办嫁妆的花费,往往会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那时,中国新娘的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及金银器皿等,甚至还有田地房屋。如今,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观念的更新,悄然引发了中 国新娘的“嫁妆革命”。一些顺应当今中国生活的高科技产品,成为中国新娘们的“新宠”,并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老三 件”。26岁的李琳(音),去年10月份结婚时,花在电子产品上的钱比家具还多。她和丈夫购置了等离子电视、电脑、高级音响、智能冰箱等高科技产品。李琳说,在嫁妆中,自己比较中意与家务活相关的电子产品,而丈夫则对视听产品更感兴趣。
生活在浙江农村的张美意(音)的父亲,是位靠信息致富的苗木经纪人。女儿结婚时,他没有送女儿房子和礼金,而是在普通的嫁妆中专门放了一台可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他说:“在信息时代,用电脑做嫁妆,比送其他东西能更好地帮助女儿致富。”一年过去,张美意夫妇已成了他的左右手。
“嫁妆革命”对家电生产商来说是件大好事。营销专家估计,中国家电市场20%的销售来自嫁妆市场。中国官方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年轻新娘们把她们2/3的嫁妆预算花在了电子产品上。
中国家电市场的繁荣也为新娘们提供了条件。准备9月份结婚的毛蕾(音)喜滋滋地说:“我们花四五千元就可搬台多媒体电脑进家门,既可当组合音响,又可足不出户看‘小电影’,写信、家庭理财、家务管理、教育子女都能派上用场。”而且,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宽带的普及,也为高科技产品销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和自身的因素,不少中国年轻女性感到了自身的文化危机。她们认为,电脑等高科技嫁妆是现代生活的一种象征,成立家庭后,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与娱乐。刚刚结婚的新娘子马凤(音)说,高科技嫁妆让我们获得知识,充实自己,不被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遗忘。(摘自8月29日《新女性》周刊,原题为“中国女性爱高科技嫁妆”,作者贝沙特·彼得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