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1-7-21 10:59

科技助力冬奥

作者:海外网
来源:新华网



讨论实验方案、分析试验数据——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的师生们忙碌着。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成立于2011年,团队由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组成,共有30余人。自2018年起,团队开始参与到冬奥场馆的建设及冬奥运动员辅助训练当中。

“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位于小海坨山,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该赛区地形复杂、大风凛冽,抗风是该赛区基础设施、赛时临时设施建设的关键。”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波说。为了研究延庆赛区基础设施、赛时临时设施建设的抗风能力,李波带领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的成员们,采用实测与地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延庆赛区复杂山区风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重要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所需的风场参数,结合延庆赛区基础设施的形体及结构特征,提出了选取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等方法,助力延庆赛区基础设施、赛时临时设施建设。

将风洞技术应用于竞技体育是提高竞速类项目比赛成绩的主要科技手段之一。截至7月中旬,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冬奥会项目十余支国家集训队及夏奥会项目多支国家集训队的风洞测试。“通过风洞测试及数据分析,可以找到竞速类运动项目风阻力较小的运动姿态,助力运动员的赛时发挥。”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成员张渊召说。

7月19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200天的日子,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和往常一样,依旧忙碌着。他们计划在做好体育风工程研究的同时,加强与国家集训队的交流,用科技助力冬奥。

在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李波(右)与张渊召在风洞试验结束后进行讨论(7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北京市首钢园区举办的冰雪项目科技助力成果展中展示的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7月8日摄)。

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在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李波(左三)指导测试小组进行风洞试验(7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研究团队成员张渊召(中)与测试小组在实验前沟通实验计划(7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助力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