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的悲观情绪已被克服,但对下一代的未来没有信心
华盛顿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在 17 个国家/地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好消息是和大流行相关的负面情绪似乎已经被克服:几乎所有国家,人们再次对他们的经济现状表示乐观。坏消息则是几乎所有国家/地区,公民对孩子的未来都持悲观态度。即使在经济强大的德国,大多数父母也担心他们的孩子会失去财富:大多数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在经济上会比他们自己更糟;而且,显然社会晋级变得更加困难,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制度。
对当前形势乐观
60% 的德国人目前认为本国的经济形势良好,而一年前仅为 51%。
几乎所有国家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发展,特别是澳大利亚持乐观情绪的居民比例从 36%提高到 74%,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但是该调查进行时,澳大利亚人都认为该国很好地度过了大流行,而现在,该国大部分地区又都处于封锁状态了。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瑞典也很突出,尽人们现在对经济形势的看法比危机前更加积极: 86% 的居民认为该国的经济形势是积极的,这是自调查进行以来近 20 年来从未见过的数字。
调查人员表示:那些认为大流行已经得到妥善处理的国家,更有可能对经济表现乐观。
仅有美国和西班牙的公民认为现在比一年前更糟:在美国,正面评价的比例从 30% 下降到 29%,在西班牙从 15% 下降到 13%。
虽然大多数国家居民对现状特别满意,但是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则比较悲观
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都认为他们的孩子在经济上会比他们自己过得更糟。这一比例在日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美国和加拿大尤其高。
只有新加坡和瑞典的情况发生了逆转,分别有 61% 和 50% 的人相信下一代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在德国, 50% 的受访者对儿童的未来持悲观态度,只有 40% 的人持乐观态度。但这个结果也使德国在全球比较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新加坡和瑞典。下图是近几年德国的调查情况:
但是,德国是一个社会阶层固化的国家。在 2018 年备受赞誉的一项研究中,经合组织发现,如果所有其他情况保持不变,德国需要六代人才能从最低收入阶层上升到社会平均收入阶层。只有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在社会阶层的攀升时间上,比德国还长。而另一方面,在北欧国家,平均只需要两代人。
稳固的中产阶级还是几乎没有任何晋升机会?
这是为什么?牛津大学的社会科学家Bastian A. Betthäuser 研究了二战以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四个社会群体的发展,并将来自非技术工人家庭的人和来自富裕背景的人进行了比较.
基本上,来自下层阶级的人,就业机会要少得多。此外,在四个研究群体中,来自非技术工人家庭的人和来自富裕背景的人之间的劳动力市场机会差距没有减少,反而扩大。”
德国经济研究所IW 也承认这种趋势,但认为德国劳动力市场“具有高度稳定的特点,并产生了稳固的中产阶级”。
另一方面,Betthäuser 有不同的解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这种持续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这些群体之间持续存在着高度的教育不平等。”在德国,来自下层阶级的儿童很难获得更高的教育资质。教育创造进步,听起来很简单,但显然在德国并没有真正的做好。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还显示,德国父母对孩子财务前景的悲观情绪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德国学校的教育质量。这又是一个坏消息。
德国有用的保险比价器汇总:
人人应该购买的个人责任险比价器 德国家财险比价器 德国律师险比价器 德国境外旅游保险比价器 德国牙医附加险比价器 德国寿险比价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