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谈谈德国修建青岛下水道的功与过
作者:休米1
1859年,柏林太子宫有一名男婴呱呱落地,他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德皇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出生时,因发生臀位生产,导致左臂萎缩,花费巨资治疗仍无好转的可能。
德国宫廷记录对威廉二世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威廉可能因为患严重疾病,导致脑部功能有问题,可能使他日后性格变得充满野心而且冲动鲁莽,以及有些骄横。
威廉二世
他的母亲维多利亚公主贵为英国皇室,觉得儿子的生理缺陷使她大丢面子,不断要求威廉二世刻苦锻炼。没办法,皇室的后后代不能是个残废。
威廉二世尽管表面听从母亲的话,主动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但内心里对母亲十分厌恶,因此母子之间关系十分紧张。
维多利亚公主经常给儿子灌输英国至上的思想,不肯用德语而坚持用英语称呼威廉二世,这更一心要使德国成为世界帝国的威廉二世大为光火。
因为母亲的原因,威廉二世从小就不太喜欢英国,加上1888年父亲被英国庸医误诊而死,在喊出那句“英国医生杀了我的父亲”后,他变得更加讨厌英国。
维多利亚公主
对于英国,他内心始终是充满着矛盾。
一方面,他不敢进攻英国。在他看来,跟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
另一方面,他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要把英国干掉的决绝,涉及到与英国的竞争,绝不能认输。
花那么大篇幅介绍威廉二世,是因为这个人所主导的德国政府对于后来的青岛影响很大。
2
1897年“巨野教案”发生后,德政府派军舰多艘,强行占领胶州湾,进而迫使清政府后退,控制了山东。
凶狠的德国人
对于青岛的建设,威廉二世无比热衷,此时的他好大喜功,想要与英国一争高下。
在威廉二世眼里,即使在远东殖民地上,德国也不能输给英国。为了跟英国的香港比,他要把青岛打造成一个标杆,要在那里树立帝国形象。
在威廉二世的号召下,德国政府希望把青岛建设成“接待南部欧洲病人的疗养地”、“海外殖民地样板城市”。
往日的青岛
《胶州发展备忘录》中提到,最初青岛没有地上水管和下水道。每到雨天,污水和雨水混入水井,污染了饮用水源,导致德国人患上肠炎和伤寒,德总督叶世克还因此殒命。
重新构建排水系统,便成了重中之重。因为德国人想“通过中央输水管道保证优质饮用水,扩建下水道网,以及清运中国人的垃圾”。
对于当时青岛下水道的建设,德国人确实下了功夫,前前后后共换了十任总督,都没有为了政绩缩减工期。
德国人修建下水道确实有一手,汉堡是欧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意义排水系统的城市,青岛的排水理念,就源自于汉堡。
依靠德国最先进的技术,青岛的排水完成了亨利亲王口中“亚洲第一”的傲人成绩。
领先的“雨污分流”理念;独特“V”字形水泥抹面陶瓷贴底的德式排水管、横断面80公分;暗渠总长5465米;雨水管道29.97公里;排污管道41.07公里...
青岛下水道概念图
然而,这些红利只有德国居住区才能享受,因为那边是“雨污分离”,而华人住的地方则是“雨污不分”,常年承接德国人的雨水污水,导致臭气冲天,传染病横行。
常被称为“大粪场”的团岛,当年就有德国人用来排污的沉淀池。
3
德国留给青岛的财富,从来就不是那些被吹了一遍又一遍的管道,《南德意志报》还曾针对此事进行辟谣,说青岛目前强大排水能力,真不是德国功劳。
该报做过调查,证明现在还保留的德国管道,只占青岛当前排水系统的3%,作用已经非常小。
现在的青岛市市政公用建设中心也表示,德占时期共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只有位于安徽路和大学路的约2.66公里管道仍在正常使用。
那么德国到底留下什么宝贵的东西呢?答案就是防汛的先进理念。
德国不止留下建筑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1953年,青岛完成了大港纬路明沟改造,把恶心了青岛人几十年的臭水池全部填平,还在旧址上盖起了街心花园。
从那以后,青岛每进行一次城市扩容,都是排水系统作为排头兵。必须铺好排污排水管道后,才能进行下面的步骤。
对于排水系统的标准,从《青岛市城市排水条例》的规定就可以看出,青岛定的标准甚至比国家还高。
在这样的努力下,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排水管道596公里,领先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到了今天,更是超过3000公里,比当初德国人修得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美丽的青岛
至于说青岛是靠着百年前德国的排水系统才不怕被淹,这句话实在太滑稽了。
青岛“抗淹”主要是因为三点:一是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少;二是地形特殊,山、海、城一体,有利降水快速流入大海;三是注重防涝,城市内排水系统发达。
这些,跟以前那些德国人没有任何关系。
尾声
综合以上所谈,简单做个总结。
一、德国人侵略山东,这是赤裸裸的事实,任何时刻都应该铭记。
二、德国确实给青岛修建过排水系统,动用当时德国的最高科技水平,但那纯属是为了他们自己服务,国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红利,还成了被剥削的对象。
被剥削的劳工
三、除了参考之前的建设理念外,目前青岛下水道跟德国没啥关系,都是勤劳的国人奉献自己的血汗换来的。
四、某些人喜欢在网上神话德国而否认国人所做的一切,这样的人不是傻就是坏,或者是又傻又坏。
参考资料
《青岛下水道:“古力盖”里的世界》 毛剑杰
《说说青岛下水道》 方妍
《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 奥托·冯·俾斯麦
《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岛 是因德国造下水道?》 人民日报
等等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