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不敢进行中美会晤?法德积极与中对话,美国失势大局已定?
作者:趣史录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势如何,我们从最近两个月几个大国领导人的会晤和发言中来进行解读。
拜登方面不敢进行中美会晤?法德却积极与中对话。
中法德峰会
7月5日,中国、法国、德国举行视频峰会。这是三大国的领导人在近期内的第三次会面:上两次分别是去年年底的五人峰会和今年四月的三人视频峰会。
这次视频峰会是在欧洲和中国之间关系出现波折的情况下举行的,因为欧盟与中国今年三月因为所谓的“问题”相互制裁,去年年底敲定的中欧投资协定也遭欧洲议会暂停审议。
尽管中欧投资协定进程的解冻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欧洲议会,但法德两国首脑的支持对于最终投资协定得以达成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致力于以务实态度继续推进和中国合作,支持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期盼中欧投资协定尽快获得批准。
马克龙和默克尔都回顾了欧洲对进入中国市场和公平竞争条件的期望,此外,三大国还商讨了在欧洲和中国疫苗接种活动取得进展的背景下,航空联通也应在尊重互惠原则的情况下尽快恢复。
气候和健康问题也是三位领导人交流的核心。在气候变迁方面,三国领导人还商议了终止对燃煤发电厂融资的重要性,并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法德领导人还表示将和中国就气候变迁、生物多样性和非洲疫情等问题保持沟通。
我国领导人表示,欧洲和中国应该“正确看待彼此分歧,理性处理差异,并确保双边关系向前发展”。我国领导人呼吁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展现更积极的作用,达成战略独立,希望中欧达成共识展开合作,能为妥善应对全球化挑战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领导人强调:中国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上的事需要大家心平气和商量着办。
美国挑拨中俄关系
与我国一贯奉行的合作和协商的主张相比,有些国家擅长的却是树敌和挑拨。
美国总统拜登曾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后对记者表示,俄罗斯现在正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俄罗斯正受到中国的挤压。拜登似乎有意在中俄之间制造矛盾,让中俄疏远。他还暗示,自己与普京站在同一舞台相当于给了普京想要的东西,即合法性。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随后的报道中称,美国和俄罗斯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恐惧中国。美国在战略上不应该寻求两线作战,同时对抗俄罗斯和中国,这将消耗美国的资源,并进一步巩固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关系。
美国不应该加剧与普京的紧张关系,而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缓和双方的敌意。拜登的发言也证明了美国的战略就是寻求与俄罗斯实现关系正常化,有意让中俄互相疏远从而专心对付中国。
不过拜登的言论能否真的使得中俄疏远遭到质疑。俄罗斯这些年经济困难的根源是什么?究竟是谁在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拜登政府想把美国对俄罗斯造成的伤害甩锅到中国头上,这是需要多严重的政治自闭和自恋才能支持的幻想!
俄罗斯《消息报》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美国发出这样的警告是由于中国正在将美国挤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地位,目前“中国问题”已成为美国统治精英的一种魔怔。
与美国不靠谱的关系相比,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正在转变为一种更具持续性和战略性的东西。
拜登不敢进行中美会晤?法德积极与中对话,美国失势大局已定?
外界原本期待拜登上台后,能够重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显著恶化的中美关系,但是目前看来,中美关系仍然在自由落体。
拜登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严肃的竞争者”,他上台后改善了与盟友的关系,联合盟友应对中国。拜登誓言要站在“实力地位”与中国打交道。拜登之前已呼吁七大工业国(G7)制衡中国。
拜登目前已经会晤了多国领导人,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但是尚未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对于何时举行中美领导人会晤,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向媒体表示,白宫将考虑安排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他指出,定于2021年10月在意大利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是两国领导人进行会谈的一个可能的机会。
上次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2019年6月29日大阪的“特会”,当时中美关系的基调还是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之后,美国迎来选举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美国开始推动脱钩,双边关系裂度不断拉大。
拜登上台后,延续了部分脱钩的策略,保持了对抗的战略方向。但这种半脱钩和对抗的力度究竟会有多大,关键还要看两国领导人的把控。
“优势地位”先行的美国外交策略
在拜登于今年1月20日刚上任时,他先与所有盟友的领导人通了电话,后与主要对手之一的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实现通话,最后在中国农历春节时与中国领导人通话两个小时,完成了拜登的首轮外交任务。
同样,在与主要大国领导人见面时,拜登也采用了周边和盟邦优先的策略。先与盟友的领导人见面,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最后与中国领导人见面。
按照白宫的话说,美国要从“优势地位”和中国对话。
拜登之所以迟迟未能伸出橄榄枝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最大的因素还是国内政治和外交策略的影响,尤其是国会两党的施压。
现在,通过在国内推进疫苗接种及各种开支方案,在国外推进盟邦价值观外交,包括这次欧洲行,拜登的内心深处可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优势地位”吧。
中国的复兴是必然 美国的精英们必须学会接受
从中美关系转冷的大趋势看,无论两国领导人是否举行会晤,都不会改变中美关系近期的走向。也就是说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不会让中美关系马上变好,两国领导人不会晤也不会让中美关系更加恶化。
这是由国际局势和美国的现实社会大环境决定的,即中国还会持续崛起,而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敌意也会持续发酵。在这种局势下,拜登无力扭转美国社会的对华认知,不会因为可以与中国领导人的见面,而说服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放弃对中国的敌视。
如历史所展现的那样,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刚上台时,中国专门在故宫接待了特朗普,对其可谓礼遇有加,但最后的结果是特朗普竭力从经济、科技、政治等各方面打压中国,将中美关系从“合作大于竞争”带向“竞争大于合作”的对抗新时代。
可见,两国领导人会面无法改变时空大环境,美国社会敌视中国复兴的思维,不会因两国领导人的握手而烟消云散。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崛起将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并且越来越向超越美国的方向前进。
受困于霸权思维的美国会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和不适,美国政治精英将越来越视中国为威胁和对手。在此大环境下,两国领导人的会面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很难马上逆转中美关系日益对抗的现状。
美国每一届新政府,上台伊始都会展现自信,甚至过度自信,这是可以理解的。拜登、布林肯、沙利文和坎贝尔都是民主党政府“老人”,不但自信,更显傲慢,自认为可以驾轻就熟地处理好对华关系。只不过,考虑到国内政治因素,他们又不得不展现耐心。
其实,他们心里明白,中美之间务虚层面的较量短期内难见胜负,双方终究还是回到务实对话的轨道上来。
美国不可能永远不接受中国崛起,美国的的政客们也不可能永远敌视中国,随着中国复兴的完成,中国超越美国必然会变成现实,美国政治精英们的“叛逆期”也就该结束了,逐渐适应与崛起的中国打交道,中美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到友好合作的正常轨道。
该见还是要见的
就我们中国自己来说,做好自己的事,解决好中国自身的问题最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把自己发展好,社会越来越富裕、文明,美国围堵打压中国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如此说来,是不是中国就不要与拜登见面,只踏踏实实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就行呢?
笔者个人觉得,两国领导人会晤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中美关系越紧张,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就越重要。
原因无他,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朋友,中国也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朋友,双方虽然对抗竞争日趋激烈,但最后的发展方向只能是握手言和,重归于好,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既然拜登政府升级了对中国的定位,强调战略竞争与对抗,淡化合作与对话,就更应该“升级”中国的地位,将中国视为平等对手,而非居高临下地施压和发号施令。
只要美国有对话的诚意,中国就不会拒绝对话。只有平等以待,美国才有可能与中国寻求可预测的和稳定的双边关系。
中国人讲究的是不卑不亢,像美国人很多人的傲慢和日本人不少人的卑贱都是中国人所讨厌的,大家都是平等关系,想谈就好好地谈,别总指望着中国让步多少。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