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升级!美国拒绝增援海地,莫迪被揭短,英国和欧盟又吵起来了
作者:十一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周四(8日),海地总统莫伊兹在家中遇刺身亡。截至目前,在所有策划并实施刺杀的28人中,警方已抓获19人,其中有2名为海地裔美国人,另有3人被击毙,仍有6人在逃。
堂堂一国总统被杀,不仅体现了海地国内局势的动荡,也成为了当下国际社会混乱的缩影。
7月11日这天,世界又传来了3个混乱信号。
信号一,海地第一夫人发声,美国拒绝派兵增援海地。
11日,在暗杀中身受重伤的海地第一夫人马蒂娜,在其个人社交主页上发布了一段时长2分多钟的音频,这是她在刺杀事件后首次发声。
马蒂娜在音频中说,“我活下来了,感谢上帝,但我永远地失去了我的丈夫莫伊兹,那些雇佣兵闯进我的家中,开枪杀死了我的丈夫。”
马蒂娜表示,虽然他的心情十分悲痛,但海地不能“迷失方向”,更不能让莫伊兹的血白流。
马蒂娜还向海地人承诺,将会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们直接交流,“我绝对不会抛弃你们。”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马蒂娜首次发声之际,美国却拒绝为海地提供帮助。
莫伊兹遇刺后,海地政府便请求曾经占领过海地的美国,派遣军队来保护港口、机场、油气存储地等关键设施。临时总理约瑟夫也在与美国务卿布林肯通话时,请求美国派兵增援。
然而,按照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说法,目前美国暂无为海地提供军事援助的计划。
讽刺的是,莫伊兹遇刺后不久,拜登便发表声明,谴责这一“令人发指”的行为,并承诺美国随时准备提供协助,帮助海地实现安全与稳定。
“口惠而实不至”已经成为美国鲜明的标签,“说一套做一套”,也已经成了白宫惯用的外交伎俩。
海地没什么“油水”可捞,精于算计的美国又怎么会出兵相助呢?
信号二,印度政坛“大地震”后,莫迪被公开质疑。
本周早些时候,莫迪对印度内阁进行大规模改组——一口气撤换掉包括卫生部长瓦尔丹在内的12名部长。
这次大规模人事变动,是莫迪执政以来最大的一次内阁改组,也是他2019年开启第二任任期后的首次改组。
对于此次大规模人员变动,莫迪撂下“豪言壮语”称,政府继续将努力实现印度人民的愿望,建设一个“强大和繁荣”的印度。
然而,《印度快报》11日披露称,莫迪在7日当天新任命的78名联邦内阁领导人中,有33人被刑事诉讼,比例超过40%。还有24人,甚至被指控过包括谋杀和抢劫在内的严重刑事犯罪。
除刑事案件外,印媒深扒后发现,这78人中有70人资产超过1000万卢比(约87万人民币),平均资产高达1.624亿卢比(约1400万人民币)。
对于这一消息,许多印度网友对此深感失望。有些人称,如果政府让罪犯管理国家,他们一定会毁掉印度。
还有人则将矛头直指莫迪所在的执政党——“人民党中难道找不出没有犯罪记录、有能力当部长的人了吗?有人民党在,这样的内阁已经成为常态。”
改组内阁还不到一周,印媒就公布了这一组充满争议的数据,这势必会让居庙堂之高的莫迪倍感头疼。
如果只是有一两个“臭鱼烂虾”也就罢了,但如此之高的比例,背后显然存在黑幕。
别忘了,印度可是全世界官僚主义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信号三,就“分手费”问题,英国和欧盟又吵起来了。
虽然英国和欧盟已经“离婚”一年有余,但双方的“分手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根据欧盟公布的综合年度账目, 英国一共需要向欧盟支付475亿欧元的“分手费”,其中有68亿欧元,必须在今年年底前交给欧盟。
这张天价账单中,有360亿欧元是前几届英国政府,承诺支援欧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项目等的资金。
此外,英国应该付给欧盟官员的“养老钱”,也包含在这笔“分手费”中。
对于欧盟的“狮子大开口”,英国很恼火。约翰逊政府认为,这笔“分手费”大约在407亿到453亿欧元之间。
英国政府发言人还表示,475亿欧元是欧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索要的金额,并不是英国今年将向欧盟支付的确切数额。
自英国脱欧以来,英欧关系不断恶化。英国先后与欧盟成员国爆发“香肠战争”“扇贝战争”等。欧盟的两大主导国——德国和法国,都曾就脱欧协议警告英国。
俗话说得好,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虽然英国脱欧了,但英国再怎么说也还是属于西方阵营的,英欧关系闹得如此之僵,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涉及自身利益问题时,西方阵营出现“窝里斗”的情况,还少吗?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