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变天了
作者:西安好青年美国怎么样我不太知道, 但是欧洲确实一日不如一日了。
01年去德国留学, 把青春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那里。 09年回国, 不是混不下去, 而是真的不想再那么“混”下去了。 作为一个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孩子, 确实觉得融入到德国人的圈子很难。 文化上的差异尤为明显。 比如一个笑话, 我觉得没有什么好笑的, 德国人笑得爆炸。 工作压力和国内比基本可以忽略。 周末的时候跟中国朋友吃饭, 运动。 慢慢的我觉得自己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而且越来越想回家了。
90年7月2号,走出北京国际机场大门那一刹那被热浪掀了一个跟头, 太热了, 北京夏天真的好热,从这一刻我知道,欧洲的夏天离我远去了,以后要开空调了。
哪个时候觉得德国很多东西以及基础设施都挺先进的, 白云蓝天,安静人少。 最关键的是,那个时候德国很安全。 半夜你走在大街上不会害怕,不用担心。 阔别10年之后, 心心念一心想回去看看,看看自己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2019年圣诞前夕我落地巴黎, 停留几日后, 我北上布鲁塞尔, 在这个城市我遭遇了偷盗, 所有东西,护照,现金等被偷了, 在布鲁塞尔火车南站的站台上。 一顿报案笔录之后,拿着警察局开的证明我进入了德国境内。 多亏我提前在国内就把所有的欧洲火车票和酒店都预定了。。要不然我真的露宿街头了。 从科隆开始,我途径法兰克福北上柏林。这一路上我发现之前那个街道整洁,人烟稀少的德国没有了。 满大街的都是要饭的,无家可归的罗马尼亚人,吉普赛人等等,路上也是脏乱的很。当我到柏林以后发现我走的时候修的五号地铁线十年之后还没有修好的时候,我惊讶了。 难怪中国大兴机场启用的时候德国的明镜周刊,图片报都在感叹中国速度。 再看看柏林的那个机场。。。。那么多年了还是个废物。
除了环境变差, 中国现在生活的便利性也是欧洲不可企及的。 简单点的,支付问题。 每天我兜里装那么多钢镚儿就很崩溃,而且欧洲卖东西还特喜欢后面缀个四毛九,九毛九之类的。。手里总是攒一堆零钱。 我们可以在家点外卖, 品种多,速度快。我们可以网约车,可以选择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有深夜满大街的小吃。。。。。最最自豪的是,我们中国现在比欧洲安全的多! 在巴黎还是在柏林,最好晚上就不要再出门了。 尤其是步行在街上。 虽然也分区域,但是你不知道啥时候就会发生不愉快的事儿。我有一天下午做地铁, 在车门关上的瞬间, 一个德国人对着我吐口水,确实纯种德国人现在也很少见了, 满大街走的感觉都是外国人。
最后吐槽一下柏林的TEGEL机场, 话说十几年前我从这里回国的时候也没觉得简陋。 但是这次简直让我目瞪口呆。 说老实话, 感觉和什么宁波机场差不多吧。这个机场整体是个大的多边形。 你是几号门就去哪个门进去, 安检和登机口都是一个, 里面基本没有啥坐位, 也没毛线头等舱休息室, 头等舱休息室在安检外面贼拉远。。。我没想到里面那么破, 就进去了, 一进去满满的人站着, 就一个便利店和一个卖吃的imbiss。 等到快要登机的时候, 这个登机口就跟下饺子一样。。。。我简直惊讶了! 当然现在你已经看不到了,应该TEGEL机场停用了。 启用了新机场。
很多人觉得欧美这好那好的, 我觉得再好都不是我们的家, 欧美大势已去,未来是属于我们国家的。 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本帖最后由 乐水鸣佩环 于 2021-7-28 10:04 编辑
我们可以在家点外卖, 品种多,速度快。我们可以网约车,可以选择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有深夜满大街的小吃.....
其实也没那么那么不堪,上面作者列举的国内种种好处,德国人多数是看不上的。。。。。。
外卖?你确定都是健康的食材和干净的厨房给你做出来的?一直吃不嫌腻歪?而且deliveryhero下面也有很多外卖公司啊,只是你不知道去用罢了。
网约车?对不起,德国人平均2人就拥有1辆汽车,网约车真的用不上。除非出差旅游,那个也有uber等app。中国你去了乡镇,网约车一样不靠谱。
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德国的全民公共交通系统并不落后!中国到了几万人的乡镇你看看公共交通啥样,德国1万人小镇公共交通给你安排的妥妥的。关键是,德国公共交通面对的是“全民”,你拄个拐坐个轮椅或者盲人都可以正常使用。在中国,别说乡镇了,在大城市里面,盲人出门一趟不被磕着扳着就不错了。
24小时的便利店确实不错,但是从商家角度和消费习惯来说,不值得延长营业时间。
深夜满大街的小吃,又是消费和饮食习惯了,谁快半夜11点跑出门撸串?德国人这个点早就睡了。你要觉得这样健康请继续。
另外也别说歧视这个问题,要知道全世界最大的歧视团体就在中国而且无人去管,一面舔白人一面歧视黑人和少数民族,北方人南方人互相看不上,各个省份内嘴炮大战都从没停过,经济发达地区歧视欠发达地区,甚至高校都有鄙视链。
中国便利性方面的福利,能享受的人群是有限制的,年轻时尚身体健康,处于人生能吃苦耐劳的前半段,缺一不可。而中国品质最好的生活和服务,服务的永远是富人阶层和特殊阶层。 德国搞得是提高社会服务的下限,中国搞的是拉高社会服务的上限,中国根据的是美国那样的丛林社会法则,一旦你老弱病残了,对不起,这个社会抛弃你也别怨别人,都是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