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坛无人主持?三大候选人宣称对华强硬,默克尔紧急延长任期
作者:贺文萍离开了默克尔的德国政坛就是一盘散沙,这不是对德国政坛的悲观预期,而是对这些政坛“乌合之众”的客观描述。
当默克尔执掌全局之时,德国不仅能稳坐欧盟至高点,稳稳压法国一头,而且在美俄之间也行走自如,甚至还有余力处理乌克兰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中国问题上,默克尔的平衡政策务实且高效,很好地扮演了合作伙伴的角色。
默克尔离任,是德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如今默克尔还没下台,德国政坛就掀起一股歪风邪气,甚至把德国民众都给忽悠瘸了,而默克尔为了帮这些不争气的接班人善后,不得不延长任期。
如今距离德国大选只有一个月,局势越发微妙起来。德国议会采用多党制,原本对决应该在拉舍特对巴尔博克所在的联盟党和绿党之间展开,但是最近舒尔茨所在的社民党在突然加速,形成了三人对决的局面。这并不常见,而更加扑朔迷离的是他们的对华政策。
鉴于中国影响力日益强大,几个大党都在施政纲领中提到了中国。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态度大变,候选人拉舍特强调中国是外交和安全的重大挑战;绿党的联合主席巴尔博克宣称,若赢取总理之位,将收紧德国以及欧盟的对华政策,加征关税;社民党也主张对华强硬。
三党不约而同炒作中国议题,宣称对华强硬,已经偏离了默克尔所定下的政策基调,渐渐向美国主张的强硬立场倾斜。而这种主张,也潜移默化影响到德国民众。
根据德国《国际政治》杂志最新的民调,目前有58%的德国受访者认为,即使经济利益受损,也应该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在1003名德国受访者中,有17%的人赞成对华强硬,但前提是保证德国经济健康;而有19%的受访者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对华强硬政策。从政治偏向来看,右翼政党的支持者在所谓的强硬主张上,态度更为坚决。
看起来,无论三个候选人谁当选,他们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一半了。大选还未开始,德国的民众已经被他们忽悠瘸了,这些人已经偏离了默克尔时期的政策,和德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外交理念相悖。更可笑的是,这三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近日,德国三名总理候选人举行了第一场电视辩论,宣告选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虽然不少观众认为社民党候选人肖尔茨以微弱优势取胜,但这个优势压根不明显。目前民意胶着,没有谁能大幅领先,因此最后很有可能出现三个党都达不到30%选票,而三党联合执政局面,也会让执政方案更加混乱。
按道理在9月26日,德国就会举办联邦议院选举,随后进入组阁程序并提名新的总统人选,默克尔此前承诺,将在众议院选举之后退出政坛。然而新政府组建不力,默克尔可能将任期紧急延长,据俄媒报道。到圣诞节之前,默克尔的政治生涯都不会落幕。
如果默克尔执政到12月17日之后,很可能会超过前总理科尔的5869天执政期,成为德国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虽然这是个不错的消息,但对默克尔来说,应该是高兴不起来了。
默克尔花了十六年才将德国塑造成今天的样子,接班人本应站在她的肩膀上续写辉煌,但目前的三个候选人全部选择了倒向美国,迫不及待地将默克尔的政治遗产推倒重来,不禁让人唏嘘。
或许这些盲目的候选人还没看清楚,作为严重依赖中国贸易,体量不大的德国来说。抛弃默克尔的政策,就等于抛弃了未来的发展机会,而倒向美国也就等于选择了一条更为崎岖和艰险的路,一条不归路。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