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默克尔,德国真的没人了?中德关系可能生变
作者:火星方阵中国与欧洲同为世界的两极,双方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德国作为欧洲世界中的领头羊,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不可分。默克尔执政时期,中德两国大致以合作为主,贸易水平上升到了新的台阶。但如今,德国政坛出现一个变数,默克尔卸任,德国迎来一个由三党组阁的时期。蓦然之间,德国的对华政策似乎也随之出现了一个转向,传出了一个对中德关系发展不利的消息。
据《环球时报》11月25日报道,于此前一天,德国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达成联合组阁协议,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即将出任德国下一届总理。这份协议提及“中国”多达十余次,其中还与台湾、新疆、香港等有重大关联,甚至还特意搬出“中国”与“人权”来并列说事。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协议在定义中德两国关系时,标注了“在伙伴关系方面,与中国形成系统竞争”的语句。
这份组阁协议,无疑算得上是定下了新一届德国政府将来的执政大方向。如果从中单独拎出中德关系,至少在朔尔茨接下来的任期内,德国会更多的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会将合作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这与默克尔时期相比,处理中德两国关系会有明显不同。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包括2020年在内的过去5年里,中国已经连续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即便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2020年,中德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仍在逆势上涨,同比增长3%,达到了2121亿欧元,并且其中德国对中国是顺差关系。如今看来,这份联盟协议,相当于是给中德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协议中几乎句句不离“中国”的迹象来看,这与美国近几年来的一系列对华政策相比,真是何其相似!其中还具体细化到了涉台、涉港、涉疆甚至涉人权的议题,几乎就是某些白宫对华文件的翻版。由此看出,在将来的对华态度上,朔尔茨政府极有可能跟着白宫选边站队。
默克尔时期的德国,尽管在安全事务上仍然极大程度依赖于美国,但在经贸、外交等领域并不见得每次都跟美国同穿一条裤子。近几年来美国多次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派出军舰等前往中国南海、东海举行军事活动,对中国耀武扬威,德国等欧洲国家虽不免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但看起来基本都只是友情站队,出工不出力而已。在最具敏感度的台湾问题上,美国多次试探性地践踏“一个中国”底线,但欧洲大部分国家基本也会小心翼翼地绕开。
如果将来在朔尔茨的把舵之下,德国这艘航船驶“与中国脱钩”的方向,无疑是一个极不明智的选择。当今的欧洲,包括德国在内,正在面临着至少两个危机——
其一是通胀率,据德国央行近期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份德国的CPI指数为4.5%,另预测11月份的这一指数有可能会逼近6%。直接看看德国物价,以9月份为例,德国商品进口价格同比增长17.7%,创下近40年来的新高,其中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情况更甚;其二是供应链紧缺的问题,跟美国境内差不多,德国也较为普遍出现了抢购风潮。
出现在德国身上的这两大症状,跟美国可以说是一个通病。由此可以得知,倘若朔尔茨政府让德国紧随美国亦步亦趋,无疑只会让这些症状加重。美国自身都是泥菩萨过河,怎有可能保住德国平安到达彼岸呢?要想解决、或者缓解德国的病症,与中国才有希望——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供应链枢纽、经济发展的引擎。
当今的德国,真不知是怎么了,似乎根本就找不到发展的方向了。离开了默克尔,德国真就没人了,或许还会连带整个欧盟都前景堪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