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2-4-26 19:48

俄乌冲突第59天,英国背后“捅刀”美国,德国民众呼吁默克尔出山

作者:美洲报姐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却很难,这句话真不假。拜登或许都没想到,在俄乌仍在交战的情况下,向来听美国号令的英法德,居然开始背后“捅刀”美国。

俄乌冲突已经来到第59天,局势可以说是变数不断。

4月22日,不远万里、来到印度之后,约翰逊与莫迪举行了会晤。当世界以为,英国将想方设法地劝说印度“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之际,约翰逊却选择了不按常理出招。

印度透露,虽然约翰逊和莫迪讨论了俄乌冲突,但英国并没有施压印度,约翰逊承诺,会帮助印度制造战机。

英国表示,约翰逊前往印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英印在贸易和军事领域的合作,而不是对印度“指手画脚”。

在与莫迪交流俄乌冲突时,约翰逊很“谨慎”,考虑到英国曾经主导过印度的原因,约翰逊不想让印度感到不愉快。



在这之前,拜登、布林肯、美副国安顾问辛格等重量级人物,都曾明里暗里地警告印度称,不能大规模进口俄罗斯石油,不能挑战美元霸权,否则美国可能会制裁印度。

面对美国的警告,莫迪没有妥协,虽然撕毁了价值11亿美元的武器大单,对俄罗斯来说这难以接受,但印度仍打算与俄罗斯在经济、军事领域深化合作,包括用绕开美元、使用卢比与卢布购买俄罗斯武器和能源。

约翰逊“只谈合作,淡化分歧”的选择,的确很出人意料,但对英国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如果英国一味施压印度,莫迪有可能会转向购买俄罗斯战机,而不是与英国保持密切合作。

当然了,最让美国感到头疼的,或许是英国背后“捅刀”美国这件事。

4月22日,英国表示,5月底之前,英国将使用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这意味着,曾信誓旦旦强调“将在2022年底之前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必须让俄罗斯在乌克兰失败的英国,最终还是选择了对俄罗斯“低头”。

约翰逊在4月22日表示,俄罗斯获胜可能是“俄乌冲突的结果之一”,普京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约翰逊认为,普京面临着艰难的情况,现在还不能判断俄乌冲突的结局,但俄罗斯有可能获胜。



对于约翰逊的表态,白宫颇为不满。在接受CNN采访时,美副国安顾问辛格表示,拜登不赞成约翰逊对“俄罗斯可能会获胜”的判断,美国及其盟友会继续制裁俄罗斯,并让俄罗斯付出代价,普京不会如愿以偿。

无论是拒绝替美国劝印度,还是违逆白宫、遵守普京签署的“卢布结算令”,或者公开表示“俄罗斯可能会赢”,英国的一连串举动,与美国对俄施压的战略,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相当于背后“捅刀”美国。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与英国能源价格大涨、民众举行抗议游行、约翰逊备受谴责有关。这段时间,英国爆发了“逼宫”约翰逊的抗议游行,抗议者们要求约翰逊立即下台。

如果约翰逊拒绝做出改变,继续让英国民众为美国利益买单,等待约翰逊的,有可能是输掉英国议会选举。

与英国一样,欧盟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4月22日,马克龙表示,如果欧盟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2022年的冬天,欧盟就会付出代价,即便接下来几个月可以渡过难关。

梅德韦杰夫表示,有观点认为,失去了俄罗斯天然气,欧盟最多可以支撑6个月,但实际上,欧洲连几个星期都撑不过去。

梅德韦杰夫之所以如此有底气,不是毫无根据的,欧盟40%以上的天然气进口都依赖俄罗斯提供,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暂时根本离不开俄罗斯天然气,否则就会遭遇重创。

截至目前,匈牙利、斯洛伐克与拉脱维亚已经表示,愿意用卢布结算俄罗斯天然气。

4月22日,奥地利表示,对奥地利来说,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奥地利经济会面临困境,付出的代价会超过俄罗斯。



在这之前,奥地利总理内哈默表示,奥地利、德国和匈牙利不会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即便是为乌克兰提供大批军事援助的德国,态度也在反转。

4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对于目前的局势,德国需要保持克制和冷静,德国应该确保整个欧洲的安全。

朔尔茨强调,在武器库存方面,德国没办法与美国相提并论,德国没有足够的重武器援助乌军,北约不应该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

朔尔茨认为,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并不能让俄罗斯停战,相反,德国经济会因此遭遇沉重打击,对德国和欧盟来说,这样的结果是难以承受的。

22日当天,欧盟表示,在不违反对俄制裁的前提下,欧盟使用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可能,的确存在。

这意味着,虽然泽连斯基一直在喊话马克龙和朔尔茨,强调欧盟应该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然后为乌克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法德还是对俄罗斯妥协了。



德国民调显示,49%的德国民众,对于朔尔茨感到失望,高达55%的德国民众,对于德国政府感到不满,只有38%的德国民众支持朔尔茨。另一份德国民调显示,大部分德国民众认为,默克尔最适合调停俄乌冲突。

普京签署“卢布结算令”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德国,这段时间,德国没少发生抗议游行,因为德国中下层民众难以接受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

德国政客的那句“通过降低供暖温度去减少能耗”,可以说是备受谴责。

大部分德国民众拒绝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也不愿意为美国利益付出,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民众开始怀念默克尔,呼吁默克尔出山的呼声,在德国民间可以说是居高不下。



此前,泽连斯基谴责默克尔对俄罗斯“软弱”之后,默克尔选择了替普京发声。默克尔发言人在当时表示,默克尔不后悔“拒绝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定。

默克尔力主的“北溪2号”、与俄罗斯联手“去美元化”的布局、拒绝听美国号令的强硬,深受德国民众支持。一直以来,德国民众想要的,是维护德国利益,而不是一味追随美国。

当然了,今时不同往日,在德国和欧盟,朔尔茨没有默克尔那样的影响力,绿党出身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没少和朔尔茨唱反调,德国政坛面临着“亲美势力掌控话语权”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朔尔茨能做的并不多。

世界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谁能在战争和能源危机之下独善其身,英法德如此,美国也不例外。就现在来看,美国的确是最大赢家,但这不意味着美国可以笑到最后。

对英法德来说,及时调整对外战略、拒绝充当白宫维护美国霸权的棋子,无疑是明智之举。

战争还在继续,美国应该还有更多的布局,对英法德而言,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kolinsky 发表于 2022-4-27 08:19

英国帮印度制造战机????

台风么?英国能自己决定卖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乌冲突第59天,英国背后“捅刀”美国,德国民众呼吁默克尔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