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2-4-27 07:31

俄乌冲突第61天,特朗普炮轰北约,德国前总理终于发声了

作者:美洲报姐
俄乌冲突已经来到了第61天,总的来看,战况仍然胶着,在顿巴斯,俄军对乌军阵地发起了猛攻,并且拿下了多个据点。但在赫尔松州,乌军却发起了反扑,因为兵力不够的原因,部署在当地的俄军选择了被迫防守。

4月24日,乌克兰国防部证实,乌军摧毁了俄军第49集团军的司令部,地点就在赫尔松,至少2名俄军将领被“斩首”,差不多有50名俄罗斯军官下落不明。

乌克兰透露,俄军已经恢复对亚速钢铁厂的炮轰,普京的目标,是彻底歼灭据守地下堡垒的马里乌波尔守军。截至目前,俄罗斯并未回应此事。

俄乌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之际,世界又发生了3件大事,与俄乌冲突密切相关。
一,特朗普炮轰北约,还讽刺、谴责了拜登。4月23日,特朗普在俄亥俄州发表了演讲,特朗普表示,2020年美国大选被操纵了,美国正在被摧毁,拜登正在将美国推向深渊,有史以来,美国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特朗普强调,拜登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在和空气握手,不知所措地到处走动……并且导致了美国能源价格大涨,还解决不了美国通胀。

在谈到俄乌冲突时,特朗普表示,如果他还是美国总统,白宫就不会让普京反复使用“核”这个词,美国会用核武器威慑俄总统普京,然后让俄罗斯面临麻烦。

特朗普强调,他会告诉普京,“美国拥有的核武器比俄罗斯更多,更强大”。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俄罗斯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不比美国少,且普京没有多次提到“核武器”。

不按常理出招的特朗普,还公开炮轰了北约。特朗普在22日表示,他曾告诉北约成员国,如果北约不给美国付钱,美国就不会保障其安全。

特朗普强调,美国资助了北约4300亿美元,当北约国家问他“如果不付钱,美国是不是就不会保护北约国家”的时候,特朗普表示,美国就是这个意思。

特朗普多次表示,美国应该退出北约,不应该为无能的北约付出,如果执掌白宫的仍然是他,俄罗斯根本就不会“入侵”乌克兰。特朗普强调,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证实了“美国总统有多软弱”。



里里外外,特朗普都在对拜登和北约表示不满,不同的是,与曾经公开称赞普京那会儿不同,当下,因为美欧集体谴责、制裁俄罗斯的原因,特朗普选择了对普京强硬表态。

与剑走偏锋的法国总统候选人勒庞一样,特朗普认为,美国应该退出北约,而不是接着留在北约。区别之处在于,特朗普在2016年爆冷击败了希拉里,勒庞却连续两次输给了马克龙。

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特朗普会卷土重来,且反败为胜、入主白宫的概率很大,到时候,北约和欧盟可能会迎来强有力的对手,普京或许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终于发声了。乌克兰“羞辱”德国、泽连斯基拒绝接待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之后,德国爆发了“反乌”抗议游行。

不少德国民众表示,必须立即驱逐“口出狂言”的乌克兰驻德国大使,基辅应该对德国道歉。当然了,泽连斯基没有搭理德国,也没有在意朔尔茨的不满,但不管怎样,德国最终选择了“拒绝为乌克兰提供重武器”,以及继续进口俄罗斯能源。



欧盟表示,用卢布结算俄罗斯天然气,没有违反欧盟制裁俄罗斯的方案。这意味着,俄罗斯推出的“卢布结算令”,已经得到了欧盟的“间接支持”。在欧盟能源价格大涨,通胀危机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欧盟终究还是对俄罗斯“低头”了。

4月23日,朔尔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十年来,德国国防支出并不多,武器装备不够用,将武器提供给乌克兰,对德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大转变”,为了保障欧盟安全,任何时候,德国都需要衡量更多的因素。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表示,长期来看,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领域,孤立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都是不可能的,德国工业离不开俄罗斯能源,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这些能源不能被轻易替代。



施罗德强调,对俄罗斯来说,对欧盟出售能源可以换来财政收入,对德国而言,俄罗斯能源确保了德国取暖和经济正常运行,不管发生了什么,俄德之间的能源合作,都不应该被中断。

作为“北溪2号”的支持者、普京曾经的密友,这段时间,施罗德没少受到谴责。泽连斯基与不少“反俄”的德国政客认为,施罗德过于“亲俄”,如果没有施罗德和默克尔的对俄“软弱”,局势不至于此。

曾经对俄友好的,还有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不同的是,施罗德和默克尔告别了德国政坛,面临谴责没什么。
施泰因迈尔就不一样了,为了与俄罗斯保持距离,施泰因迈尔选择了公开道歉,并且谴责了普京与俄罗斯,还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亲赴基辅与泽连斯基举行会谈,却不料碰了一鼻子灰。

因为基辅给出的回应是,“不欢迎施泰因迈尔”。



施罗德和默克尔之所以力主“北溪2号”,不愿意跟随美国对俄施压,是因为两人知道,从长远来看,欧盟要想打破美元霸权束缚、更好地走向世界,就必须与俄罗斯深化合作。

默克尔坚持认为,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对的,为了调停俄乌冲突,施罗德曾亲赴莫斯科,且得到了普京的热情招待。但就现在来看,在朔尔茨执掌德国、欧盟缺乏主心骨的情况下,施罗德和默克尔都做不了什么。

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欧盟,正在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三,马克龙拿下了法国大选,美欧乌克兰长舒一口气,但挑战还在后头。不出所料,马克龙最终击败了勒庞,愉快之情溢于言表的马克龙,牵着夫人的小手,在埃菲尔铁塔下发表了胜利演讲,并且提到了俄乌冲突。

与马克龙一样高兴的,还有德国总理朔尔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英国首相约翰逊和美国总统拜登,这些重量级人物,选择了在第一时间祝贺马克龙获胜。



当然,泽连斯基也没闲着。泽连斯基表示,祝贺马克龙获胜,马克龙是乌克兰真正的朋友。原因很简单,勒庞被称为法国特朗普,支持与俄罗斯深化合作,如果获胜的是勒庞,接下来,法国大概率会退出北约,甚至有可能退出欧盟,到时候,北约和欧盟都有可能走向瓦解。

现在好了,马克龙赢了,美英欧盟都可以长舒一口气了,问题在于,混乱并没有就此结束。

4月24日深夜,马克龙宣布获胜的同时,法国爆发了抗议游行,不少抗议者举着横幅、喊着口号,要求马克龙下台。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部分抗议者表示,“既不支持马克龙,也不支持勒庞”。

法国警察与抗议者发生了冲突,在巴黎,至少有2名抗议者因此身亡。

马克龙庆祝胜利的同时,勒庞也在欢庆胜利。勒庞表示,她获得了超过40%的法国民众支持,这意味着很多法国民众都渴望寻求变化,法国议会选举很快就会到来,角逐还没有结束。



简而言之,马克龙宣布自己赢了,勒庞承认败选的同时,强调自己也赢了。

过去一段时间,虽然泽连斯基没少喊话马克龙,要求法国为乌克兰提供援助,但马克龙几乎都选择了沉默。拿下法国大选之后,马克龙应该会为乌克兰提供支持,甚至有可能身处险境、亲赴基辅。

当然了,如果俄乌继续打下去,大量难民涌入法国,欧盟的能源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接下来,马克龙要面临的考验,可能会比想象中更多。等到下次法国大选,第二个勒庞有可能会获胜。



别忘了,那时候执掌白宫的,很可能会变成特朗普,局势会变得很不一样。

世界局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马克龙的获胜,对美英欧盟来说是好消息,勒庞的败选,的确不符合俄罗斯利益。

战争仍在继续,旷日持久的对抗,只会给俄乌军民带去苦难,深受其害的还有欧盟和全球多国,希望这场冲突能早日画上句号。

如若不然,坐收渔利的,只能是美利坚,付出代价的却是俄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乌冲突第61天,特朗普炮轰北约,德国前总理终于发声了